「评论」马拉松的大众化不能淹没运动员的竞技精神!

苏州太湖马拉松终点前递国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赛事组委会的官方声明把原因归结给了志愿者个人,各种观点很多,不赘述,在此只想探讨这一事件的是深层原因。

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不过是近五六年的事,各方对该项运动的认知和理解难免出现偏差。马拉松赛事的一个很特殊属性便是竞技与群体并立,专业运动员与业余爱好者共同参赛。很少有像马拉松赛事,业余爱好者能与世界上这项运动最顶尖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如果你是一名足球或篮球爱好者,敢想象和C罗、梅西、詹姆斯、库里这样的超级明星出现在同一个赛场吗?而马拉松赛事能给你提供这样的机会,世界纪录保持者和关门选手用的是同一条赛道,享受组委会的同等服务。在马拉松运动还没有接纳大众选手的时候,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马拉松,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保障的不过是几十名参赛的专业运动员。赛事组委会为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照国际田联、国际路跑协会的规则和章程,为运动员创造佳绩保驾护航,其他的一切都是多余。

「评论」马拉松的大众化不能淹没运动员的竞技精神!

而随着马拉松运动在国内越来越大众化,一场动辄数万人赛事的参赛者绝大多数变成了爱好者而非专业竞技选手,赛事组委会也必须随之做出变化,尽可能地服务好这个庞大的群体。甚至,在很多时候需要想尽办法来迎合(讨好)这个群体。一场赛事的影响力、口碑、营收等实际上是有这个群体所决定的,尤其,当赛事多到跑者不够用的情况下。众多马拉松赛事补给越来越丰富、参赛包更丰厚、仪式感越来越强,原因正是如此。在赛事组委会的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向一个群体倾斜,毫无疑问就要牺牲掉另一个群体的部分权益。在一场马拉松赛事中,全力保障业余爱好者群体,则不可避免地会忽略掉对专业竞技选手保障。此次递国旗事件正是这一体现,赛事组委会没有任何理由让专业竞技运动员做超出竞技之外的事情,不管冠以何种名目。

具体说到此次赛事的运营方智美体育,其前身是一家广告公司,全力运营马拉松赛事也不过五六年时间,可以说是随着中国的这股马拉松热潮成长的发展起来的。它能在短时间内在国内马拉松赛事领域攻城略地,让一些老牌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压力重重,当然有其独到之处。某种程度上说,智美体育是一条马拉松赛事运营池塘的鲶鱼,它促进了这样行业的升级,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整体品质。如果有近几年参赛马拉松的爱好者对此有疑议,不妨去问一问在2010年以前参赛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资深业余跑者们,他们当初能享受到何种待遇。

然而智美体育因其基因决定了其在竞技方面的短板,北京、上海等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运营公司均出自国家体育系统,有竞技体育领域的足够储备和经验。这些是新兴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难以具备的。可以说,此次“递国旗”事件实际上反映的是对马拉松赛事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不仅是运营公司,也包括网络上那些对运动员提出质疑的人群。为了某种政治正确,或迎合(讨好)某部分群体而置马拉松这项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则不顾,显然是不对的

同时,作为旁观者也没必要对该事件上纲上线,不管是对当事人还是赛事组织方。说到底,这并非一件多严重的事情,只希望各方能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才能让我们的马拉松运动越来越健康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