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怎樣遠離頸椎病?

“低頭族”怎樣遠離頸椎病?

今年38歲的楊秋是單位的文秘, 只要上班就在電腦前埋頭工作。再加上時不時有手機微信響起, 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坐在那裡半天不動。久而久之, 楊秋感覺脖頸痠痛, 脖子僵硬, 低頭時間長了, 有疼痛感, 用手揉揉稍好一點。有人告訴他, 你雖然年輕也可能患上了職業病——頸椎病。楊秋自己也覺得很像, 就跑到醫院檢查, 醫生告訴他, 你這屬於早期症狀, 以後要是不注意, 繼續發展, 頸部有可能痠痛放射到肩部和兩臂, 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眩暈、猝倒等症狀。聽後楊秋嚇了一跳。

如今, 原本屬於老年病的頸椎病, 在中青年人群中發病率也較高。那麼, 該如何預防頸椎病, 如果患有頸椎病, 又該如何保健和治療呢?筆者就此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吳毅教授。

據吳教授介紹, 現代社會的白領階層由於工作性質使然, 電腦及手機讓不少人長時間低頭看熒屏, 這些人被戲稱為“低頭族”。“低頭族”的頸椎病發病率很高。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 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 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 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 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 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表現為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 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 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但是, 頸部症狀並不都是由頸椎病引起的, 單純磁共振檢查發現頸椎病影像學改變也不一定患有頸椎病;只有當患者影像學檢查符合頸椎病病理改變, 而這種影像學病變又能解釋頸部目前臨床症狀, 這樣才能確診為頸椎病。因而是否有頸椎病, 需要骨科專科醫生來判斷, 不是所有頸部症狀都是頸椎病。

頸椎病可分為很多類型, 如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等。在門診常遇見到神經根型頸椎病, 是因為頸椎病變刺激或壓迫到神經根, 導致手指、上肢放射樣疼痛, 麻木, 如果長期壓迫神經根, 會造成上肢無力, 手握持物體力量下降, 甚至肌肉萎縮。也可見頸型頸椎病, 往往是在頸部肌肉韌帶等急、慢性損傷和椎體小關節不穩的基礎上, 由頸部的不適姿勢或者長期過度勞損導致。主要症狀是頸部、枕部、肩部疼痛等異常感覺, 甚至可以有整個肩背部疼痛發展, 影響頭頸部活動。有些患者總感覺頸背部像揹著幾千斤重物感。對於病情較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 患者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麻木, 無力感, 寫字、握筷等精細動作很難完成, 手持物易脫落;單側或雙側下肢體乏力, 有沉重感, 部分患者出現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不踏實的感覺。當然也有不少患者因為眩暈、頭痛、頭沉等頭部症狀, 還有視物模糊、耳鳴、手部麻木、聽力障礙、心動過速等症狀到醫院來就診後, 診斷為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 首先是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 身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 頸椎同樣也會出現這種退行性改變, 一般情況下, 頸椎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其次, 慢性勞損, 由於長期不正確的姿勢, 比如伏案、看手機, 使頸部處於一個固定姿勢, 對於頸椎來說是一種慢性損傷, 促使頸椎病形成;此外, 猛烈回頭、劇烈運動、剎車等, 在椎間盤退變、頸椎失穩的基礎上, 進行劇烈活動或不協調的運動也可誘發頸椎病;另外,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 寒冷、潮溼也會誘發頸椎病的發生, 尤其是在冬季寒冷潮溼的環境中, 容易造成局部肌肉張力增加, 肌肉痙攣, 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 增加頸椎病發生的幾率。

我們該如何預防頸椎病呢?

現在用手機、電腦的人越來越多, 長時間頸椎處於一個前傾姿勢, 這無論是對頸椎血液供應, 還是頸椎本身的負重壓力, 都是不利的。因此, 我們首先要改變不良的勞動生活姿勢。如低頭伏案工作半小時後, 應該仰頭運動下, 讓頸部肌肉適當休息。

其次, 傳統的睡姿觀點也有問題。有句古話叫“高枕無憂”, 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是不科學的。其實“高枕有憂”, 高枕下頸椎過度屈曲, 頸椎椎體前緣軟骨會受到擠壓。枕頭的主要作用是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曲線, 保證人體在睡眠時頸部的生理弧度不變形。若枕頭太高, 會使頸部壓力過大;過高的枕頭會造成頸椎前傾, 頸椎的某部分受壓過大, 破壞頸椎正常的生理前曲角度, 壓迫頸神經及椎動脈, 引起頸部痠痛、頭部缺氧、頭痛、頭暈、耳鳴及失眠等腦神經衰弱的情形, 並容易發生骨質增生。若枕頭太低, 頸部不但無法放鬆, 反而會破壞頸椎正常的弧度。所以枕頭太高或太低, 都會對頸椎有所影響, 造成各種頸部症狀。枕頭要多高為好呢?一般來說, 枕高以10~15釐米較為合適, 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

如今, 有的人休閒放鬆時會去按摩。正確的按摩對於促進全身肌肉放鬆和血液循環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是錯誤的按摩, 尤其是暴力按摩, 不但不能緩解頸部肌肉的緊張, 反而會加重頸椎的負荷, 造成損傷, 對於本身就患有頸椎病的人群, 不恰當的按摩有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病情。所以, 按摩一定要找專業人士。此外, 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猛烈回頭、冬季注意圍巾保暖等, 都是保護頸椎的有效方法。

如果患有頸椎病, 做什麼運動合適呢?

如果經過專業醫生診斷, 患有輕度頸椎病, 症狀不太顯著, 推薦舒緩、低運動量的活動, 比如做操、散步、打拳、仰泳、頸部保健操等舒緩運動;如果有嚴重的頸椎病, 症狀較為明顯的, 應該徵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醫生會根據頸椎病的具體分型, 指導生活保健康復活動, 總的原則是不推薦增加頸部負荷的運動, 比如打羽毛球等較劇烈的活動。

坐飛機時間長了, 空乘人員會指導旅客做頸部活動操, 網上有推薦的頸椎“米字操”, 這種操適合什麼樣的患者?

“米字操”是一個很好的舒緩頸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簡單易行的頸部保健操, 對於預防頸椎病, 會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經過醫生診斷為頸椎病, 並且有相應的頸椎病症狀, 那麼此時“米字操”可能會增加頸部的壓力, 誘發或者促進病情發展。對於這類患者, 我們推薦以休息為主、散步等輕量活動為輔。因此, 不同的人群需採取不同的保健措施。

游泳是一項被諸多專家認可的全身性運動, 對頸椎病的恢復有幫助嗎?

“低頭族”怎樣遠離頸椎病?

總起來說, 游泳運動是一個對於頸椎康復有利的項目。但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 游泳需注意方式、方法, 應該儘量避免蝶泳之類對於頸椎有較高壓迫的姿勢, 可以在漂浮板的輔助下, 輕緩蛙泳或者仰泳。對於大多數的輕型頸椎病患者, 適合的游泳姿勢不會傷害到頸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