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距離“電動車時代”還有多遠?

青島申隆威馬供稿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至四年前!2014年可以說是青島電動汽車發展的“元年”,那一年的9月1日,國家正式對包括純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這一新政如“春雷”一般,讓島城的新能源車當年售出156輛;2015年,在青島購買新能源車可獲得國家與本市的雙重補貼,最大補貼額度甚至可達10萬元以上,這促使島城新能源車“狂飆突進”,年銷量驚人地突破1萬輛;而後,青島新能源車保有量穩步推進,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新能源車數量達到5.4萬輛,位居山東省第一,全國第四!

四年時間,從156輛到5.4萬輛,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關於青島新能源車“春天的故事”。而在2018年,儘管國家對新能源車補貼的力度有所減小,但島城的“電動氛圍”卻更加濃郁,特斯拉在萬象城開店、新能源汽車專用綠色號牌啟用、新能源共享汽車數量猛增、充電樁數量越來越多……或許,此時在青島的你,距離擁有一輛純粹的電動車,只差了一點點勇氣。

青島距離“電動車時代”還有多遠?

買一輛電動車,能省多少錢?

眾所周知,購買一輛汽車的成本不只是其本身的價格,還包括購置稅、車船稅等稅費,以及車險的相關費用。而如果您買的是一輛汽油車的話,那麼從車價到稅費,這些“真金白銀”是一分也省不了。購買一輛電動汽車則不同了,車價有補貼,購置稅與車船稅全免,在限行的城市還可以率先領到“綠牌”,總之一句話形容:省老錢了,省老事了!

當然,咱們可愛的大青島不限行,小編就著重給您算算純電動車能省多少錢!

首先,在車價方面,依據今年2月四部委發佈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不同續航里程的純電動車會獲得不同數額的財政補貼,簡單點說,續航里程越長,補貼的數額越多。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低於150公里,抱歉,一分錢補貼都沒有;續航里程大於150公里小於200公里,補貼1.5萬元;續航里程大於200公里低於250公里,補貼2.4萬元;續航里程大於250公里低於300公里,補貼3.4萬元;續航里程大於300公里低於400公里,補貼4.5萬元;續航里程在400公里以上,補貼5萬元。

劃重點:續航里程高於300公里的車型,所獲得的補貼額度比往年都要高,也就是說,您選擇這一類車型,也就越省錢。

青島距離“電動車時代”還有多遠?

其次,今年1月1日,科技部發布了《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而在3月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能源車購置稅減免延期三年。也就是說,您在2020年年底前購買純電動車,可以省下動輒數萬元的稅錢。

第三,今年7月31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節能新能源車船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對節能汽車減半徵收車船使用稅,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船使用稅。這又為購買純電動車的車主省下一筆費用。

在青島使用電動車,也挺方便的

平時小編和朋友們聊起電動汽車,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到哪兒充電啊”?確實,買是省錢了,用起來能省心嗎?

當然,小編沒法說現在用電動車與用汽油車一樣方便,拿是不客觀的!但在這裡也要溫馨的提醒一句:如今在青島開電動車,或許比你想象的要方便多了!

就拿大家比較關注的充電樁來說吧!2017年6月青島科技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青島全市已建成充電樁12000餘個,而如今的數量只會更多。此外,根據青島《關於加快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規劃,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充電站200座、充電樁49000個。

青島距離“電動車時代”還有多遠?

光說數據大家或許會覺得比較枯燥,咱們不妨請一位新能源車車主“現身說法”,家住嶗山區的劉先生是去年購買了一輛純電動車,他的感觸是,至少在市區,充電樁的密度還是挺高的,“首先要說明的是,我自己家住高層,沒法安裝充電樁,平時給愛車充電只能藉助別的充電樁,沒想到還真是挺方便的”,他說,自己在手機安裝了兩個APP,一個是“特來電”,一個是“充電樁”,這兩個APP都能自動為你搜尋附近的充電樁,“我單位的地下停車場有特來電的充電樁,這就解決了一部分問題,而住所附近有一個居然之家,那裡有充電樁,在那兒充的也比較多,此外,當我外出辦事時,兩個APP實時顯示我周邊的充電樁,怎麼說呢?一般也就是距離二三公里,肯定能找到,最遠不會超過5公里”。

劉先生還告訴小編,他發現很多商場、超市的部分充電樁會被汽油車佔據,而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減少這種現象的話,純電動車充電會更加方便。

哪些純電動車值得推薦

買的時候挺省錢,用的時候也算方便。相信不少朋友已經想深入體驗一下“電動生活”了,接下來,小編就給您推薦幾款靠譜的純電動車。

青島距離“電動車時代”還有多遠?

首先,對於“不差錢”的朋友來說,特斯來是目前的最優選擇。眾所周知,特斯拉在青島萬象城設有展廳,裡面陳設了MODLE 3、MODLE X、MODLE S這三款車,其中,MODLE 3最快也要在2019年下半年才能在國內交付,消費者比較現實的選擇是MODLE X與MODLE S,這兩款車續航里程長、智能駕駛程度高,非常不錯,但價格也是不菲,在85萬元至157萬元之間,顯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買的起。

其次就是傳統車企生產的純電動車,江淮、比亞迪、上汽、北汽新能源、寶馬是這方面的主要力量,傳統車企造電動車的優勢在於,生產環節把握比較好,品質過關且性價比不錯,但它的一個問題是,造出的電動車太像傳統的汽油車,對於消費者而言,新鮮感不夠、科技感不夠。

第三,本土造車新勢力崛起很快,這其中的代表是蔚來汽車與威馬汽車,蔚來汽車名聲比較響亮,造出的車也讓人耳目一新,只是目前交付的情況不夠理想,此外,車子的續航里程不夠長;相比較而言,威馬汽車比較低調,但它的實力確是不容小覷,其為“造車新勢力”中少有的獨力建廠的品牌,從而能確保品質,此外,最新車型EX5的科技含量很高,除了各種智能化配置,其續航里程最高也達到了460公里。而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將亮相9月中旬的青島秋季車展,而威馬汽車在金獅廣場的展廳也即將開業。

可以說,以上的純電動車往往優點與缺點都很顯著,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有沒有一款車是“正正好”,比如說,它要有特斯拉的那種科技感,但又不能太貴,普通消費者能接受的起;它的續航里程或許不是最拔尖的,但可以穩定在300公里乃至400公里以上,很好的解決車主的“里程焦慮”,最好交付也能足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