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失去了戀愛的能力?

(一)

李梅是留美的女博士生,文靜清秀,有一股濃濃的書卷氣。這麼優秀的一個女孩,在愛情路上卻走得磕磕絆絆。在讀研究生生之前,她一直忙於學業,根本無暇花前月下。讀研究生的時候,她把戀愛列入了人生規劃,上天眷顧,她很快碰到了心儀的男孩,雙方頗為投緣,在畢業前夕,他們開始談婚論嫁,拜會了雙方父母。萬沒想到,她受到了男方父母的嫌棄,理由是她來自偏遠的農村,有一個沒文化又缺乏現在文明素質的父親。而男友呢,在父母的壓力下,竟吞吞吐吐地對她說:“咱們的成長經歷、教育環境相差太遠,而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所以……”李梅這時才知道:愛情原來不光是兩個人的勢均力敵,更是兩個家庭的相互匹配和置換。初戀給她上的這一課讓她印象深刻,此後,按照這一準則去考量愛情,她發現再無蹤跡可尋。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失去了戀愛的能力?

(二)

文清是個優秀的名校大學生,家境優裕,個人容貌清秀脫俗,可謂是才貌雙全。也許是太過挑剔了,也許是緣分不到,不知不覺中,她竟成了大齡剩女,竟成了親朋催婚的對象。父母著急,她心裡也急,因為她是個傳統的女人,並沒有獨身的打算。可放眼四周,優秀的男人都已成家立業,或已心中有人。她黯然長嘆。好容易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基本條件還算滿意的男人,卻沒想到反而受到了對方的質疑,男人覺得以她這麼優越的條件,卻遲遲未嫁,是不是心理或生理上有問題。面對男人拐彎抹角的探尋和試探,她覺得自尊嚴重受傷,憤然分手。不久之後,她聽說那個男人選擇了一個二婚女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喟然長嘆:原以為自己屈尊免貴,去將就一段愛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沒想到,反而受到猜疑和質疑,“剩女”這個貼在她身上的標籤,竟成為她步入婚姻的一大障礙。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失去了戀愛的能力?

(三)

她和他是大學校友,更是相戀多年的情人,在她的心目中,他會是她終生的愛人。即使畢業後分隔千里之外,她也從未有變心的想法。她一直覺得他們的愛情是最純最真的,因為他們摒棄物質和世俗於他們的愛情之外。沒想到,男人最後提出了分手,而且還“真誠”地勸她:分手對我們都好,我們都可以在本地找到條件優越的結婚對象,免受異地相思之苦,免受奔波勞累的麻煩。她終於明白:原來海誓山盟在現實面前根本就是過眼雲煙,而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愛情”才不是海市蜃樓。幾年後,她也嫁了,對方條件優越,她過得舒服愜意,一次和同學閒聊,說起往事,她淡淡地說:往事如夢,那會太小,太天真了。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失去了戀愛的能力?

成年後的我們,見識廣了,經驗多了,思想複雜了,在尋覓愛情的路上,不由地人為設置了那麼多的羈絆和障礙,有了那麼多的防備和戒心,我們太過小心慎重反而錯失許多真誠和美好。這時,回頭再看,發現簡單的愛情居然是那麼可貴和難得,才發現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反而失去了愛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