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1853年,美國人用“黑船事件”打開了一直緊閉的日本國門。同樣打著進行貿易的幌子,美日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被迫向其開放港口,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本來,日本國內外矛盾就已日趨激化,如此“喪權辱國”,當時掌權的德川幕府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伐的對象。激進的改革派不失時機地打出“富國強兵”的口號,裹挾日本民眾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1867年,德川幕府 “奉還大政”。第二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實行君主立憲政體的日本開始進行全面的資本主義近代化改革。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走向獨立自主,國力日漸強盛,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經過短短二十幾年發展,日本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並逐漸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中國又是各方覬覦的對象。鑑於歐洲局勢相對平靜,貪婪的俄國把侵略矛頭瞄向東北方向,妄圖獨吞整個中國東北,並在中國遼東沿海奪取一個夢寐以求的常年不凍港。

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對俄國向遠東的野蠻擴張,作為"列強新秀"的日本那叫一百個不服。1894年,在英美慫恿下,日本悍然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清軍後,逼迫清政府簽訂包括割讓遼東半島的《馬關條約》。消息傳來,俄國統治階層居然也是一片大譁,叫囂“不惜以武力逼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隨即,一場“三國干涉還遼”的鬧劇上演了。

到嘴邊的肥肉被俄國搶走,日本人惱怒不已,從此臥薪嚐膽要報仇雪恥。俄國人並不以為然,雖然清楚日本不會善罷甘休,但對這個“蕞爾小邦”,俄國人始終認同俄陸軍大臣的結論:“一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

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藉口“還遼有功”,俄國開始盡情敲詐勒索大清。1896年,通過一紙《中俄密約》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的特權。1898年,俄國強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逐漸霸佔了整個遼東半島。

1900年8月,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俄國13萬大軍開進中國東北“鎮壓東北義和團”。10月,俄軍相繼佔領奉天、錦州。1902年,當八國聯軍的其他國軍隊撤出北京後,俄軍仍賴著不走,還擺出了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為此一戰的架勢。到了1903年,俄國人的狼子野心已是暴露無遺。

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至此,“黃俄羅斯計劃”和“大陸政策”不可避免地要激烈碰撞了。彼時,基於自身利益,列強們也是拉幫結派,勾心鬥角,大體上分為英美日和俄法德兩大陣營。日本雖然有誓死與俄國一戰的決心,但它清楚需要仰仗英美的支持。

英國曆來把俄國視作同它爭奪中國的對手,假手日本以遏制俄國的擴張,英國人還是很樂意的。於是,有1902年的《英日同盟》在手,英國給予日本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為盟友單挑北極熊輸血打氣。

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美國的態度就有點微妙了,作為後起之秀,美國起初保持一貫的中立立場,仍堅持“門戶開放”和“利益均沾”。在幾度想插足中國東北而被俄國人無情拒之門外後,美國的態度開始起了變化。這一點,從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給他的英國老朋友賴斯的信中可見端倪。

在日俄戰爭爆發前的這封信中,羅斯福一針見血地指出:“俄國人的要求太過分,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使整個中國受其支配。我們應該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在為我們而戰。”

日俄戰爭,英美為何不遺餘力為日本站臺?老羅斯福這句話一針見血

日俄戰爭見分曉後,西奧多·羅斯福又熱心充當調停人,把兩個打得筋疲力盡的強盜拉開,成功維護了美國在遠東的利益。不僅如此,從這場“第零次世界大戰”中,老羅斯福還榮獲了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