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之術:《道德經》1至9章註釋譯文,道家哲學,適宜收藏學習!

《老子》(又名《道德經》),相傳為東周春秋時期的老子所著。因其書分為上下兩篇,一篇為《道經》,一篇為《德經》,故後人合而稱之為《道德經》。

黃老之術:《道德經》1至9章註釋譯文,道家哲學,適宜收藏學習!

李老君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伯陽,周守藏室之史也,人稱“老聃”,是道家的著名代表人物。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註釋:①“常道”、“常名”本應作“恆道”、“恆名”,後人避漢文帝諱而改“恆”作“常”。②王弼注云:“凡有,皆始於無。”所以,當大道“無名”、“未形”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育萬物,為萬物之母。③王弼注云:“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慾,可以觀其始物之妙。”所以,此處的“妙”應是指自然大道的深奧玄妙。④王弼注云:“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因此,“徼”引申為“功用”的意思。⑤王弼注云:“兩者,‘始’與‘母’也。”因此,“兩者”指的是“無”和“有”,都是出自於玄妙的大道,是“道”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表現形態。

【譯文】:道可知而可行,但非恆久不變之道;其名可據實而定,但非恆久不變之名。無名、未形,是萬物的元始;有名、有形,是萬物的開端。所以,要經常保持清靜無慾,可以體察其中的奧妙;經常保持有欲追求,可以知曉道的功用。這兩者,同一出處而名稱不同,都十分深遠玄妙。玄妙而又玄妙啊,這是解開所有奧妙的門徑。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註釋:①斯,即“此”,指示代詞。②道家的“聖人”,指的是得道之人,即能夠體任自然,按自然規律行事的人。③無為,道家的治身治國理念,即順應自然、不胡亂作為。

【譯文】:

天下都知道美的事物稱為“美”,那是因為有醜惡的存在;都知道善的事物稱為“善”,那是因為有不善的存在。因此有無相依而生,難易相輔而成,長短相比而顯,高下相互依存,音聲相互應和,前後相互追隨。所以聖人順應自然不胡作非為,注重身教而不以言教,聽憑萬物興起而不加干預,滋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助其成長而不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業得到永存。

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註釋:①見,即顯,顯現的意思。②志,意念,貪慾的念頭。③無知,即無智。王弼注云:“守其真也。”④知者,即智者。

【譯文】:不崇尚賢人,使民眾不起紛爭;不珍視難得的寶物,使民眾不起偷盜之心;不顯現能引起私慾的事物,使民眾心緒安寧。因此聖人治理天下,淨化民眾的心靈,滿足民眾的溫飽,減少他們的慾念強健他們的體魄,經常使民眾保持無智無慾的清淨心態,讓自作聰明的人不敢妄為。以無為的理念進行治理,沒有治理不好的事情。

黃老之術:《道德經》1至9章註釋譯文,道家哲學,適宜收藏學習!

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祖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註釋:①衝,通“盅”,《說文解字》:“蠱,器虛也。”,是指器皿未裝物體而顯得空虛。這裡比喻道的空虛。②或不盈,意為巨大的空間,因而能夠無窮無盡地使用。③淵,深邃。宰,主宰。④銳,鋒芒。紛,繁雜。⑤湛,《說文解字》:“湛,沒也”即若存若亡的樣子。⑥帝,昊天上帝。

【譯文】:道體雖然空虛無形,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深邃而博大啊,猶如萬物的主宰。它不露鋒芒,消解紛爭,與日月齊光,與萬物同塵。它是那樣深不可測,彷彿是若存若亡。我不知它從何而來,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註釋:①芻狗,芻草,狗畜。②以百姓為芻狗。王弼注云:“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③橐籥,古代冶煉鋼鐵時用以鼓氣的風箱。④屈,竭盡。⑤多言,相對於“不言之教”而言的,不符合無為自化的道家觀念,道家主張“大道至簡”。⑥數,即“速”。窮,困厄。⑦中,不是儒家的“中庸”,通“衝”,即衝漠、沖虛的意思。

【譯文】:天地無所偏愛將萬物看成芻草、狗畜;聖人也無所偏愛,將百姓看成芻草、狗畜。天地之間,不正像一隻大風箱嗎?雖然空虛卻不會竭盡,鼓動愈快風力也愈大。議論愈多離道愈遠,不如體真味道、保守清靜無為。

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註釋:①谷,代指空虛的道。神,喻其神妙、變化萬端。②不死,即道炁長存。③玄,深奧玄妙。牝,雌性生殖器。玄牝,指的是萬物之始、萬物之母。④天地根,天地的根源。⑤勤,盡。

【譯文】:“道”是那樣神妙而永恆,它就是神妙莫測的母體。神妙莫測母體的生殖之門,它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根。綿密不斷呵川流不息,它的功用無窮無盡。

黃老之術:《道德經》1至9章註釋譯文,道家哲學,適宜收藏學習!

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註釋:①不自生,即不刻意為自己的生存而生,超然物外,不受支配。王弼注云:“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②後其身,以自身置於眾人之後。③外其身,將個人把個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④成其私,這裡不應譯為“私慾、營私”,而是指聖人之“私”,即實現其自身的理想、願望或事業。

【譯文】:天地的存在既長且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不刻意為自己的生存而生,超然物外,不受支配。因此,聖人把自己置於眾人之後,他的所得反而優於眾人;他總是將自己的名譽得失置之度外,其自身反倒得到保全。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的無私嗎?他反而因此而成就了自身的願望。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釋:

①上善,最高尚的德行或品格。②處眾人之所惡,指甘居眾人所厭惡的卑處。水總是流往低下之處。俗語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喜高而惡下。王弼注云:“人惡卑也。” ②薛蕙雲:“行己不爭,避高處下,‘善地’也;藏心微妙,深不可測,‘善淵’也;其施兼愛而無私,‘善仁’也;其言有徵而不爽,‘善信’也;治國則清淨自正,‘善治’也。”

【譯文】: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夠滋養萬物而不陷入紛爭。甘居眾人所厭惡的卑處,鋒藏守拙,不顯德露能,因此接近於道。居處避高趨下,心如深淵微妙難測,交往真誠而友善,言語誠實而有信,為政治國貴在順道無為、清淨自正,辦事有條理而無所不能,舉動適時而有節。只有心態澹泊,不與萬物相爭,所以就能避免過失。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守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註釋:①持,用手端容器。②盈,滿。③已,停止。

【譯文】:與其將手端的容器中水注得過滿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器具捶打得過於尖銳,便難以長久保持鋒利。黃金白玉堆滿堂室,就會招致外人的覬覦,無法將它守住;身居富貴而驕縱不可一世,必然是在自取災禍。功成名就懂得抽身而退,這才符合天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