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服裝是一種體現等級社會的標誌性物品。在中國古代,服裝作為禮法的一部分,象徵著等級和權力。

唐朝女子,尤其是初唐和盛唐,當她們的男人們在外與胡人戰爭或者用大唐特產掙胡商錢的同時,大唐女子的服裝、髮式、音樂、舞蹈卻在向胡人風格轉變。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唐代仕女)

【女人總要有幾套能穿得出去的衣服】

按大唐律法,皇后、太子妃、命婦的服裝有著嚴格的規定。皇后的三套衣服,儀式一套,養蠶幹農活一套,會見賓客還有一套,當然,皇后幹農活的機會估計不存在,這套衣服也就是個擺設。其他太子妃、命婦的與之類似,風格一致,規格不同。

最正規的禮服是祭服,是陪同她們的丈夫出席重大儀式所穿的服裝。同樣是黑色為主色調,上下相連的袍服形式,交領寬邊,下身是紅色長裳,材質是綾羅等貴重面料,用彩繪和刺繡裝飾,內襯白色紗榖(gǔ);

初唐時期正式場合的貴族女子的禮服一般是上下連屬的深衣,到了中晚唐時開始流行上身襦衫下身長裙,襦裙外罩一件對襟大袖衫;女子出嫁時頭戴代表身份的花釵或鈿釵,手持遮扇,禮服主色調青色,與男子的絳色紗袍搭配,正是所謂的紅男綠女。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日常生活中女子的衣服以美為主,兼顧實用】

襦裙是唐代女子最普遍的服裝,上衣下裙,一般上衣比較短窄,且採取貼身剪裁,臀部收縮,下襬放大曳地,袒露胸口,肩披帔帛,充分體現女性美。

衫是貼身穿著的衣服,有對襟和右衽大襟兩種。《簪花仕女圖》中所繪的唐朝女子,身穿薄羅繡花大袖直領對襟衫,一直下垂到腳踝處,內著紅色團花長裙。

夏衫可以用紗羅製成,輕薄透明,晚唐開始流行。這也證明了女子的服裝與一個王朝的興亡是有直接關係的,穿得越透,王朝也就離滅亡越接近;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唐周舫《簪花仕女圖》中晚唐風格)

襦是比較短小的上衣,天氣寒冷換成襖,普遍特點是領口變化很多,包括圓領、方領、斜領、雞心領,露的最多的當然是袒領,是從歌舞藝術家們開始流行起來的,正好符合盛唐興起的女子豐滿性感為美,盛唐時期在宮中以及貴族女子當中最為流行。中晚唐上層社會女子恢復了寬袍大袖,但民間尤其是歌舞藝術家們仍然堅持這種風格;

最外面可以有一件半臂短上衣,袖子到手肘處,讓衣袖具有層次感,領口寬大,對襟沒有扣袢,用帶子繫上,一般是織錦製品,穿脫方便,還可以起到保溫禦寒的作用。半臂並非中原傳統服裝,在新疆地區有過出土文物和壁畫,應該是從西域流傳過來的,適應那裡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金衣蹙金繡半臂)

女裝下裙一般是高腰裙,直接高到腰部以上,有的甚至束在腋下。上衣收在裙內,裙子上窄下寬,充分體現女性曲線。顏色有緋、紫、黃、綠、青等,紅色最多、最普遍,材質從綾羅一直到麻布,有錢人家衣料還要用金銀絲和刺繡花紋裝飾。

唐代女裙的特點除了高腰曳地之外,是多褶,甚至有幾十個到上百個褶組成的百褶裙;

肩背處可以配一條帔(pèi)子(帔帛),一般是最輕薄的紗羅製成,也有絹、紗、帛,類似現在的披肩或者長圍巾。一種是寬款,更像披風;另一種是長款,一般兩米以上,披法可以一頭長一頭短,也可以兩頭胸前交叉下垂至膝蓋,還可以一頭固定在腰帶上,另一頭過肩下垂。

帔帛是最早出現在北朝、唐時才盛行的女子服飾,並非是中國古代傳統或者少數民族服飾,估計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從西亞波斯等地傳入中國的,也有專家研究是來自更遙遠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唐張萱《搗練圖》勞動婦女也披帔子)

【女子男裝和胡服是大唐獨有的兩大特色】

女扮男裝大唐獨有,之後的中國古代王朝禮教束縛越來越嚴重,社會風氣趨向封閉保守,女性地位也在不斷降低,女子著男裝變得罕見。

唐時女子男裝是從皇宮中開始流行的,皇宮中有個宮女專門負責在皇帝和後宮之間傳遞信息,“內人給使令者皆冠巾,故謂之裹頭內人”,就是名正言順的允許女子著男裝。

在唐時的壁畫和繪畫當中也能看到女扮男裝,經常在一群女子的隊列中有幾個男裝麗人,著圓領或者翻領窄袖長袍,下身為緊身條紋褲,腰帶、帽子、鞋子、配飾也都是按男子裝扮,並有很多胡人服裝的樣式。

安史之亂後,大唐屢受各路胡人的入侵,對胡人的反感也體現在服飾上,女子們紛紛拋棄了胡人習俗的影響,重新恢復到漢族傳統服飾,色彩豔麗、衣袖寬大、長裙曳地再次成為主流,女扮男裝的風氣也逐漸減少。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唐代服飾資料選》胡裝女子)

整個唐朝時期的女性服裝,初唐時期延續漢隋,頗為傳統守舊,服飾清麗質樸;

逐漸隨著國力增長,自己的父親、丈夫、兄弟、兒子在外征戰,帶回來越來越多的異族風情,女子的風氣也日益開放,到了盛唐時期女子越來越敢展現事業線,還出現了桃心領、U型領、袒領這些大唐獨有的女性特色服飾,包括女子著男裝、著胡人服飾成為大唐女子獨有特色,服飾絢爛奪目,一副盛世景象;

到了中晚唐國力衰退,復古之風又起,又轉回傳統漢族服飾,女性服裝也變得寬大,但又加上越來越透的末世王朝特點,服飾特點也經歷了從清新淡雅變化為華麗奢靡。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中國古輿服論叢》)

【女子的其他服飾】

鞋子唐時叫履,男女均有,材質分為皮革、羅帛紋錦等絲織物,以及草、藤、麻、葛等,一般鞋底較薄,方便活動但保護作用不強。新疆唐墓出土了一雙雲頭錦鞋,鞋面藍綠緋三色織錦,鞋頭圓潤上翹並繡有如意雲紋,鞋幫為花紋錦,鞋頭和後跟用斜紋包鑲,起到美觀和加固的雙重作用,感覺有點兒像繡花布鞋。外出時女子一般穿短筒靴,侍女有的穿麻鞋;

女子獨有的裝飾是額頭上的花鈿,又叫花子、媚子,貼法越來越複雜,直到貼的滿臉都是。一般為紅綠黃三色,紅色最多,用金銀、珠翠、紙張加上各色顏料,剪成各種花樣貼在額頭和臉上,綠色的叫翠鈿,黃色的叫鵝黃妝,也稱貼花黃;

女子要畫眉,初唐時期到盛唐延續了漢魏南北朝的傳統,流行粗闊長眉,眉形又長又濃;盛唐末期開始流行短闊眉,形如新生桂葉,又如飛蛾,稱為“飛蛾眉”或“桂葉眉”;中晚唐後流行八字低顰式眉,是受吐蕃風格的影響,但其他幾種眉毛畫法也都同時存在;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新疆出土唐代女履)

順帶說一下女子的髮式,唐代女子髮式分為髻(jì)與鬟(huán)兩大類二十餘種,髻是把頭髮高高的挽在頭頂,鬟是未婚女子的裝扮,把頭髮梳成中空環形。最流行的高鬟、高髻,為了保證誇張高聳,上至貴族女子下至平民百姓,普遍使用假髻,稱為“義髻”。

其中號稱回鶻髻的髮式,先將頭髮攏起反綰,編成驚鳥雙翅展開形狀,又稱為“驚鵲髻”。但根據考古唐代壁畫來看,梳驚鵲髻大多是男裝女子,應該是宮中侍女。而且這些流行風很快就能吹遍大唐,每當長安有新的髮式妝容出現,整個大唐就開始“梳頭已學京師樣”,這種流行風被稱為“時世妝”。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飾是盛唐象徵之一,胡化、女子男裝大唐獨有

(回鶻髻)

總之,唐朝的女性雖然不如現代女性一樣與男子同樣擁有權力,但卻是中國古代女性最自由、開放的年代,從服飾上就是一個最好的體現。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