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的一次政治鉅變–巫蠱之亂

發生在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亂,是西漢時期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此案引起了漢武帝晚期政治的重大轉變。但是,為什麼會發生此案,則一直撲朔迷離,異說紛紜,成為武帝一生歷史中的一個巨謎。

漢武帝時期的一次政治鉅變–巫蠱之亂

長安城巫蠱之亂

所謂“巫蠱”,即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漢書》謂巫蠱起自胡巫。巫蠱之術,其源實來自匈奴民族所信之薩滿巫術。巫蠱之術的具體方法,就是以桐木製作小偶人,上面寫上被詛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後施以魔法和詛咒,將其埋放到被詛咒者的住處或近旁。行此術者相信,經過這樣的魔法,被詛咒者的靈魂就可以被控制或攝取。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以巫蠱之術詛咒皇帝。(公孫賀武士出身,青年時代是衛青的好友,曾多次追隨衛青征伐匈奴,以戰功封侯。他娶衛子夫之姊君孺為妻,與漢武帝有連襟之親,因而一度深受重用。先為太僕,太初二年(前103年)繼石慶為丞相。)他的兒子公孫敬聲接替了其太僕的職務,父子並居公卿位,一時寵貴莫比。但公孫敬聲“將家族親貴之勢”,“驕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軍錢千九百萬”,案發後被捕。公孫賀向武帝請求以立功贖子罪,自請追捕早被通緝但一直未歸案的陽陵大俠朱安世以交換兒子。朱安世被公孫賀捕得後,仰天大笑:“你殺我一個,我滅你一族。”於是自獄中上書首告,“舉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詛上,於皇宮甘泉馳道埋偶人,詛咒皇帝。” 徵和二年春正月,公孫賀被捕下獄。後,公孫賀父子死在獄中,被滅族。數月後,衛皇后的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皆坐‘巫蠱’死。公孫賀一案,遂成為點燃巫蠱大案和長安政變的導火索。

在糾治公孫賀案時,武帝已染病。長安“獨皇后、太子在”。但是,武帝卻不信任他們,而把糾治公孫賀案的責任,全權委託給了新任丞相劉屈氂和御史章贛。具體察辦此案的則是一個政治背景複雜可疑的寵臣江充。(江充是趙國邯鄲人,本出身於市井無賴。年輕時他將貌美的妹妹嫁給趙太子劉丹而成為趙王的座上客。後又與趙太子發生齷齪,即入長安舉報太子丹有種種不法事。根據江充的舉報,趙太子獲罪死獄中。)漢武帝讚許江充,任命他以謁者的官職出使匈奴。江充在匈奴中活動了近一年。歸後得到重用,武帝委任他擔任欽差無定所的檢查官“直指繡衣使者”,負責京師治安,“督三輔盜賊,禁察逾制”。

公孫賀案結束後,武帝為疫病所困,長居遠離長安的甘泉宮中。江充目睹武帝已年老,怕他死後太子繼皇位報復自己,在丞相劉屈氂的支持下,決定借公孫賀一案羅織陷害太子和衛皇后(衛子夫)。他面見武帝,說武帝生病的原因是由於遭受巫蠱。於是武帝授權江充成立專案,對“巫蠱”徹查。案子愈查愈大,以致武帝“疑左右皆為蠱詛”。江充乘機指使胡巫檀何欺騙武帝說:“皇宮中大有蠱氣,不除之,上疾終不差(病不愈)。”武帝相信其言,指令江充入宮窮治。江充接受在長安大規模調查“巫蠱”一案的指令後,任用了一批來自匈奴和西域的“胡巫”。(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胡巫多來自漢朝的敵國匈奴。)“胡巫”與江充相勾結,羅織陷害,株連牽引數萬人,通過查“巫蠱”,把一個長安城搞得烏煙瘴氣。

漢武帝時期的一次政治鉅變–巫蠱之亂

最終,則將調查矛頭引向皇宮中的衛太子和衛皇后。結果,江充果真在太子宮中掘出了桐木人和寫有咒語的帛書,他得意洋洋地宣告:“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其實,太子宮及皇宮中所發現的巫偶,全部都是江充指使胡巫及宮人所預先設置。眼看冤案就要羅織到自己和母親衛皇后身上,太子情急,徵求左右幕僚的意見。太子少傅石德勸太子劉據誅殺江充。他說:“先前的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及衛伉家人都已受陷害被殺。現在胡巫又來陷害太子,已挖到了木偶。皇上不會知道這是胡巫所設計,會認為我們真在詛咒他,我們無法自白洗清。與其坐而等死,不如動手殺掉江充和胡巫。難道太子忘掉前朝秦太子扶蘇受冤而死的事情了嗎?”石德用秦太子扶蘇的悲劇警示劉據,並指出衛皇后及太子都已失去武帝信任。太子回答師傅:“我是皇上的兒子,不能這樣擅自去做。我還要見皇上陳情。”太子仍想面見武帝,陳情辯白。但是,太子晉見武帝的途徑早已被江充封堵。而江充則通過他們不斷誣陷太子,向武帝報告太子要造反且“反形已具”。當發現自己已無可能面見皇帝后,面臨生與死的選擇,劉據不得不採用了石德的話,下決心除掉江充。徵和二年七月,太子命客詐稱武帝使者,帶兵將江充逮捕。江充的助手按道侯韓說拒捕被殺死。

太子將全部怒火集中於江充,親自監臨,將其斬首。臨刑前,他責斥江充:“趙虜!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子邪!”與此同時,又將協助江充製造巫蠱案的胡巫燒死於上林苑中。匈奴背景的胡巫在巫蠱一案中扮演了一種神秘而重要的角色。他們是否具有政治背景,史未明言,我們今日也難以深考。

太子殺掉江充後,並沒有就此罷手。他派兵攻入丞相府,去捉拿幕後指使江充的丞相劉屈氂。但是,劉屈氂逃脫了。他派右丞相(丞相長史)乘驛站車馬直奔甘泉宮向武帝告變。同時,江充的另一個助手御史章贛在混亂中受傷突圍,逃到甘泉宮向武帝告變。武帝在甘泉宮起初聽到章贛等來告變,尚不認為是太子發動叛亂,而認為可能是江充逼太子過甚,所以太子殺掉了江充。直到丞相劉屈氂來報,他才相信太子實際是謀反叛亂,可能要篡位奪權。

於是,武帝下令丞相劉屈氂率正規軍殺回長安,討伐太子。武帝為此賜璽書說:“捕斬反者,自有賞罰。以牛車為櫓,毋接短兵,多殺傷士眾。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接著,武帝本人也由甘泉宮來至長安城西的建章宮,親自指揮對太子的軍事行動。武帝下詔發三輔近縣兵馬以及朝中二千石以下官員,統由丞相統帥,討伐太子。並遣使收繳衛皇后璽綬,迫使皇后衛子夫含憤自殺。太子除長安宮中衛隊外,手中並無正規軍隊。他曾派人調任安指揮的北營軍馬,但任安接受調令後卻緊閉營門,拒絕出兵。(任安是衛青舊部。由於他接受了太子的調令,儘管沒有出兵,武帝認為他首鼠兩端,後來還是殺了他。臨死前他曾寫信給好友司馬遷求救,司馬遷回信即著名的《報任安書》。)太子手中無軍隊,只能以皇帝名義“矯制”釋放長安中都官獄中關押的數萬罪徒,散給武庫兵器,命石德統帥,與劉屈氂指揮的正規軍對戰。太子劉據以仁善知名,在民間比較得人心。他殺江充的舉動得到長安市民的支持,許多市民參與了太子的軍隊。太子軍與丞相劉屈氂率領的政府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一時間,長安城內,刀光劍影,殺聲震天,血肉紛飛。經過五天的動亂和廝殺,太子被擊敗,不得不逃離長安。漢武帝下旨嚴令各地緝拿。

漢武帝時期的一次政治鉅變–巫蠱之亂

衛太子劉據

太子帶著家人逃亡至湖縣(今河南靈寶西),藏在泉塢裡一戶友人家。主人家貧,讓家人織草鞋,為了生計,太子使人去尋覓一個富裕的故人,結果被朝廷派出的密探發覺,太子遭到地方官吏的圍捕。縣卒張富昌破門而入,太子不願被捕後遭受小吏的欺辱,上吊自盡。其友人與來兵格鬥而被殺害,跟隨太子的兩個皇孫也在混亂中被殺死。捕太子的地方官新安令史李壽及張富昌皆因此立功封侯。

巫蠱之禍,延綿數年,牽連誅死者有皇太子、衛皇后,公孫賀及劉屈氂二丞相,諸邑、陽石二公主及三皇孫,還牽涉到許多公卿大臣和重要人物,如江充、韓說、章贛、蘇文、石德、趙破奴、任安、朱安世等,都城長安在這次政治動亂中致死者數以萬計。其結果,導致了漢帝國統治上層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釀成武帝后期政局空前之鉅變。

後續:

後來,漢武帝派人調查,才知道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從來沒有埋過木頭人,這一切都是江充蘇文等人栽贓陷害。在這場禍亂中,他死了一個太子和兩個孫子,又悲傷又後悔。於是,他就下令滅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蘇文被活活燒死。其他參與此事的大臣也都被處死。最後,漢武帝越想越難過,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

在後續:

“巫蠱之禍”爆發時,太子劉據、史良娣、史皇孫、王夫人和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後遇害,只有年僅一歲的劉據之孫劉病已保住了一條活命,被送進了監獄。後來有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命令處死所有犯人,典獄官邴吉據理力爭,保住了劉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銷了這道命令。由於他還是個嬰兒,邴吉在獄中挑選兩位女囚做他的奶孃。

漢武帝時期的一次政治鉅變–巫蠱之亂

漢宣帝劉病已

劉據一案平反後,在劉病已5歲這年,邴吉再一次把他抱上了自己的車座,送到了魯國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親貞君對這個可憐的孩子非常疼愛,不顧年老體衰親自照料他的生活。邴吉還及時將劉病已已被赦免的消息上報給了掖庭宮廷官署。從此,劉病已的名字被記在了宗室的族譜上,他的生活費用也全由朝廷提供。這時的掖庭令張賀,原來曾當過太子劉據的家吏,顧念主人的舊恩,對這位皇曾孫關懷備至。他用自家的私錢為劉病已延師受學。眼看劉病已一天天長大,掖庭令張賀開始為這個落魄皇孫的終身大事著急,為劉病已聘下了掖庭監獄的典獄長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為妻(即後來的許皇后)。於是,17歲的落難皇孫劉病已娶了許平君,一年後就有了兒子劉奭(即後來的漢元帝)。

前74年,漢昭帝(武帝小兒子)駕崩,其侄子昌邑王劉賀被擁立為帝。27天后,劉賀因荒淫無道被大將軍霍光(大將霍去病的弟弟)廢黜。時任光祿大夫的邴吉此時向霍光推薦劉病已,於是時年19歲的劉病己成為皇帝,是為漢宣帝(就這樣,時隔18年,故太子劉據的血脈又繼承了劉氏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