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過年好呀,

這個假期大家都有什麼安排呢?

話說新年新氣象,

大家對新的一年又有什麼新期待呢?

今天,堂妹就帶著8位優秀的教育家來給大家拜個年!

咱們今年過年不收禮,育兒就看TED!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一句話:“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臺詞簡單,卻道出無數父母們的困惑、無奈、辛酸。畢竟養娃對於家長們來說真的是一個新工種,“臣妾做不到啊!”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TED演講,全球頂級演講,嘉賓們來自五湖四海各個領域的業界專家、行業精英,比爾·克林頓、珍妮·古道爾、比爾·蓋茨、U2樂隊主唱等都紛紛登錄TED。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TED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值得傳播的創意(Ideas worth spreading)。演講視頻內容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其願景就是“優秀的思想可以改變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使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

想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自己和孩子的國際化視野?TED演講就是咱們開拓眼界的最方便、最有力的工具。

堂妹今天就化身雷鋒, 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的困惑,精選了8個教育方面的TED演講,每個演講都直擊一個育兒痛點,相信一定可以幫到你。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老師說孩子“不太聰明”,那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聰明呢?

好老師固然很重要,但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們該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呢?

全班第一隻有一個,那些成績沒有那麼“優秀”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們呢?

針對家長們的這些疑問,在演講《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中,有著40年教齡的教育家麗塔·皮爾遜(Rita Pierson)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支持者,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就是冠軍。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經過試驗提出了一個理論——“權威性謊言”:孩子接收到了來自權威(父母、老師等)的期待,最終很有可能會順應這種期待,成為這樣的人。

用麗塔的話來說就是:學習和教書都應該成為快樂的事,大人們不應該放棄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值得被鼓勵。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現實中,我們都見過這樣的家長:自己都不信任孩子,卻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

試問,從小接收到這樣的負面信息的孩子如何能成功?

你相信孩子是冠軍,他才能成為冠軍。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清單式育兒——家庭教育的痛苦根源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生活、學習、運動、娛樂,父母們彷彿是列出了一張清單,把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是讓家長非常著急的是,在這份清單裡,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有一些的“扣分項”?

雖然孩子成績好,但是總是丟三落四,不是把作業落家裡了,就是又忘了把課本拿回來;

孩子足球踢得特別好,就是文化課差了那麼一點,怎麼就不能文體兩開花呢?

隔壁孩子比自己家的還小一歲,鋼琴都過十級了,雖然我們還會小提琴,是不是最好還要再學個鋼琴?

面對孩子,這些家長們都成了“偽完美主義者”:他們或許不期待自己是完美的,但卻希望有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滿分孩子。

然而在演講《脆弱的力量》中,布琳·布朗(Brene Brown)說道:“我們需要他(孩子)‘五年級可以進網球隊,七年級穩進耶魯’,他也許一生都在因為無法達到完美的目標、有人比自己更完美而苦苦掙扎、懊惱沮喪。”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爸爸媽媽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太愛孩子了,以至於總是擔心孩子如果現在不“完美”,長大後就不能有“完美”的生活。

布朗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家長認為孩子必須完美,也許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有的孩子認真細緻,有的孩子粗枝大葉,有的心靈手巧,有的笨手笨腳……孩子的狀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差異存在。正是這種差異性構成了人的豐富性。

如果牛頓因為不注意生活細節而成天挨訓必然不會成為牛頓。

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如果家長不再苛求一個100分的完美孩子,而是總是用看牛頓的眼光看他,他就會真的越來越像牛頓。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逼孩子外向會有什麼後果?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孩子沒有主動跟叔叔阿姨打招呼,這孩子是不是有“自閉”傾向啊?

老師說孩子太愛看書了,應該逼著孩子跟小夥伴出去玩嗎?

孩子太好動固然讓人頭疼,但是孩子太不活潑卻更讓家長擔心。

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今天,覺得孩子“內向”、不喜歡跟別人溝通的父母們可能會很焦慮,似乎內向的孩子就是比不上活潑的孩子。

爸爸媽媽們覺得自己家小孩太害羞太內向,“以後走上社會可怎麼辦呀!”他們一邊這麼說,一邊強迫孩子違背天性去“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

最終結果卻很可能適得其反:孩子因為家長的逼迫越來越沉默,家長也越來越著急,變成了雙輸的局面。

華爾街律師、作家蘇珊·凱恩(Susan Cain)的演講《內向者的力量》告訴過度擔憂的家長們,不要怕,這個世界上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的,內向與外向的性格不分好壞。

外向一定好於內向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內向的孩子也往往有著驚人的天賦和能力,這是值得鼓勵和慶祝的。

套用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話說就是“世上絕沒有一個純粹的內向的人或者一個純粹的外向的人,這樣的人會在精神病院裡,如果他存在的話。”

外向的孩子儘可以去享受交際,去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一切。

而面對內向的孩子,爸媽們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去做自己,幫助他找到最舒服的平衡點,開開心心做自己。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最差的性教育是沒有性教育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這是一個讓所有大人都覺得尷尬,但是又不能迴避的問題。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對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樣的問題也開始有了好奇。

在中國,一些傳統的家長們往往談性色變,然而這樣對於“性”的一味迴避導致的後果就是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不到正確的指導,甚至有些人身心都受到了扭曲。

幸好,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意識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談起這個“羞羞的話題”?

在演講《我們給孩子的性教育中缺失了什麼》中,優秀的女性製片人、作家、記者同時也是兩個女孩的母親的蘇·約翰遜(Sue Jaye Johnson)分享了自己對於性教育的看法。

蘇認為除了學校教給孩子的冷冰冰的生理知識外,家長教給孩子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常識,還應該有感性上的。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要教會孩子什麼是親密關係,教導孩子如何去愛、去尊重自己的身體,教育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教育孩子對自己的體驗保持開放和好奇心。

用自己對孩子的愛教會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愛,而不是直接“一刀切”取消性教育。

把單純的“性教育”變成“愛的教育”——這正是我們給孩子的性教育中缺失的地方。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手機、遊戲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孩子現在一寫完作業就要玩遊戲怎麼辦?

孩子離不開手機,甚至偷偷拿大人手機玩怎麼辦?

電子產品正在“蠶食”孩子們的時間,這種現象著實令人擔心。

家長與遊戲開發商的矛盾正在變成這個社會的“新基本矛盾”。

如何防止孩子迷失在虛擬網絡裡也是家長頭疼的問題。

這位演講者有些特殊,他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啟發成年人:網絡遊戲真的是洪水猛獸嗎?我們的孩子真的只能在學校裡學到有益的知識嗎?

演講的十三歲孩子羅根·拉普蘭特(Logan LaPlante)在許多家長看來未免太“離經叛道”:在同齡的孩子都在學校裡規規矩矩學習的時候,他離開學校,開始了“家庭教育”(homeschooling),並且把自己接受的這套教育稱為“黑客學習法”(hackschooling)。

在羅根看來,所謂的黑客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可以打破傳統常規思維,可以有趣的學習你想學的任何領域的知識,找到真正的快樂。

通過這種方法,他“黑客”著自己的學習,而在 “遊戲”裡,他不僅掌握了歷史、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甚至瞭解了經濟學和心理學。

“一旦一個孩子找到了學習的動力,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多到讓所有人吃驚,而且都是孩子自動自發的。”羅根這樣告訴觀眾們。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生活在一個被各種電子產品包圍的時代,使孩子完全與遊戲絕緣是不可能的。

與其嚴格禁止,不如利用孩子對遊戲的興趣,幫助他找到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從感興趣遊戲裡學到有益的、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畢竟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說過:“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之”。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給孩子什麼條件他才能創造奇蹟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真的需要把孩子送去那些昂貴的私立雙語幼兒園嗎?

交了天價借讀費可能也進不去的重點小學、各種燒錢的興趣班、補習班是不是孩子未來成功人生的基石?

隔壁把孩子送進了哈佛夏令營,寒暑假的國內外遊學,我們不把孩子送到劍橋冬令營是不是就“輸”了?

孩子簡直就是碎鈔機!

但是這些“硬件”條件如果不跟上,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就會輸給其他孩子呢?

你是不是也在焦慮,自己不夠優秀、不能給孩子創造好的物質條件?

好消息是,在自己的演講《最長人類發展研究中的經驗教訓》中,海倫·皮爾森(Helen Pearson)分享了一個研究成果:儘管好的經濟基礎很重要,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物質上的不足。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並非起點弱的人最後都一定會身處困苦的境遇,好的父母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協助孩童突破不可能。

如果父母對孩子很投入、很關心,對他們的未來有著野心,孩子就比較有機會脫離困苦的開端。

物質條件的改變或許需要時間,對孩子的關心卻可以從現在開始。

除了在孩子身上大把地燒錢外,就像海倫說的:

每天多二十分鐘的談話時間,也許就能創造奇蹟。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薩爾曼·可汗的人生“逆襲”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為什麼老師都講了你還是學不會?

為什麼都學會了你還是考不好?

為什麼上次考好了,這次考試名次又下滑了?

對很多學生來說,這簡直就是來自家長的“靈魂三問”。

我搬家之前,房子隔音並不好,經常能聽見樓上教育孩子。

有一次,樓上媽媽又在“嘶吼”,細聽之下,發現原來是小姑娘這次數學考試又沒考好。

考試分數固然是量化知識掌握程度的手段之一,但是把成績看作是第一位的,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考試分數不是教育的目的》回答的正是關於成績與知識的問題。

演講者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依靠自己完成了人生的“逆襲”:他出身貧寒,但最後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多個學位。

因輔導表妹功課時受到啟發,他製作了超過4,700個主要教授數學和科學的視頻並將其上傳到網上,創辦了免費網上教育平臺“可汗學院”。在2012年,可汗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在演講中,他提出要將錯誤視為學習的一部分坦然面對,考試的分數不應該成為教育的目標,當學生開始為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而學習,教育才能最終達成其目標。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教育的責任,在於挖掘人的潛力。

教育的使命,在於提升人的尊嚴。

只看成績不看成果,只能培養出考試機器,只有培養孩子自己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對學習真正感到興趣,他們才會有信心去研究深奧的領域。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為什麼乖孩子長大了都成了倒黴蛋?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孩子的作文一直寫不好,是孩子的問題嗎?是不是應該讓他參加補習班?

老師說孩子“不聽話”,應該怎樣培養一個“乖孩子”?

我們似乎正在漸漸丟棄自己寶貴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些人開始反思:是學校扼殺了這些能力嗎?我們應該怎樣培養下一代的創造力?

肯·羅賓遜(Ken Robinson)的演講《學校扼殺創造力》擊敗了比爾·克林頓、詹姆斯·卡梅隆等等一眾大咖的講話,被稱為TED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演講,其全球觀眾超過了三億人。

肯·羅賓遜認為,應試教育造成了很多孩子的痛苦,人迷失其中,把自己定義為失敗者。

教育需要多樣化,把人當作人來培養。

福利 | 那些被人忽略的育兒寶藏,一句頂一萬句!

“社會(家長、學校、老師)應該重新定義人的能力的多樣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培養他們,幫助他們能在未來有所作為。”

僅僅培養一個“乖”孩子是不行的,表面上的乖實質上扼殺了孩子寶貴的獨特靈魂,真正的問題孩子正是那些彷彿量產自流水線上的孩子。

除了以上的總結,播放量千萬甚至上億的TED演講還有很多,每一位講述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次短短的十幾分鍾都是一次新的頭腦風暴,讓我們與引領時代發展的大咖們做一次簡短而深刻的交流。

對於為人父母這件事,咱們或許不是持證上崗,但是對孩子的愛是我們自己頒發給自己的合格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