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崗位人員是否會被未來社會淘汰?

“翻譯是母語的特殊寫作”。從世界上不同文化群體尋求交流至今,翻譯這項工作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以往,翻譯工作只能依靠人類進行,而現在,機器翻譯正逐漸佔據重要地位,人工智能的入局更是掀起了翻譯界的“革命”。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宣佈,他們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道測試集newstest2017的中-英測試集上,以69.9的高分,打破人類測試記錄,在新聞報道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譯。

在今年4月,騰訊翻譯君火了,起因是一場發生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同聲傳譯車禍”。

這樣高規格的會議肯定是有人工同聲傳譯的。而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未來的生產”會場兩側的大屏幕上,各國嘉賓的演講內容被騰訊翻譯君實時識別、並翻譯成中英雙語字幕進行投屏展示。這起翻譯事故,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翻譯崗位人員是否會被未來社會淘汰?

翻譯崗位人員是否會被未來社會淘汰?

其中人工翻譯肯定不會出現的“低級錯誤”是“Have”、“When”、“AND”這樣多次的無意義重複。其次這樣的翻譯錯誤在另外一句英譯中的過程中再次出現,這次不僅沒有翻譯成很通順的中文,而且出現了英文單詞的大量重複,比如“for”。

1 機器翻譯原理

目前機器翻譯的主流方式叫“統計翻譯”。統計機器翻譯的基本原理是:從語料庫大量的翻譯實例中自動學習翻譯知識,然後利用這些翻譯知識自動翻譯其他句子。比如,為了讓機器順利實現中英文之間的翻譯,首先需要收集大量中英文雙語句對,然後使用計算機從這些雙語句對中統計並學習翻譯知識。

翻譯崗位人員是否會被未來社會淘汰?

以同聲傳譯為例,目前,機器翻譯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在衣食住行等常用生活用語上的中英翻譯可以達到大學六級的水平,能夠幫助人們在一些場景處理語言交流的問題,但距離會議同傳以及高水平翻譯所講究的“信、達、雅”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 人類翻譯被替代概率

筆譯方面:非文學類(也就是應用類筆譯,包括醫學,法律,工程,外貿,廣告等有著大量現成可用語料庫的方向),3-5年左右將會被取代90%。文學類(散文,小說,詩歌等體裁),暫時看不到任何被取代的可能性,或者說哪怕被取代,也只能是幾個百分點的。

口譯方面:以會展口譯為代表的低端陪同口譯,3-5年內會被口譯設備,口譯app等工具取代70%以上。以交傳乃至同傳為代表的中高端CI(會議口譯),5-7年內會被取代50%以上。

3 人工智能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翻譯

翻譯本身的確可以由機器來完成大部分工作,但是在很多場合下,比如會議比如商業洽談,他需要一個柔和的、人性的,甚至賞心悅目存在,這是我們現有文明程度下人們的傾向。如果只有機器,那就減少了人的參與,丟掉了人文情懷,讓人不舒服。

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也會說一些意味深長的話,人的感情,有時總是很複雜,甚至,有時候人的目標很複雜,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卻暗藏玄機。那麼,翻譯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翻譯機如果只能翻譯字面意思,那就沒有太多價值了。

雖然應用人工智能進行翻譯可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但是其難以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與意境。業內專家認為,未來應當採用人工智能進行基礎翻譯,再由人類專業翻譯來進行審核、編輯,才是相對理想的方式。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翻譯並不會完全替代人類,而是協助人類完成一部分基礎工作,從而使得人類翻譯可以解放出來,去完成更多更具價值、更有難度的翻譯工作。

翻譯崗位人員是否會被未來社會淘汰?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僅僅是為了傳達信息,我覺得,人工智能翻譯或許可以取代翻譯。一名合格的翻譯員,他要表現他的專業度,首先他需要精準傳達被翻譯者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情感和態度。人在語言中駕馭情感和態度,通常是通過肢體,語氣,比如猶豫,比如果斷等。

看到這裡,如果你是翻譯員,卻無法匹配上面的專業技能,是不是順手可以反思一下?不要等機器來搶你的飯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