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劉備裝逼,還是諸葛亮自抬身價?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高手的心事,就像星空,一般人看得見但卻看不懂,我們要成為高手先要從分析高手開始,每天一則小故事,與大家共討,挖出表面現象的背後隱藏著更加深刻或者更為隱秘的深層意思。歡迎大家,我是飛蝦!

先說說三顧茅廬這個事。

陳壽三國志的記載是:“凡三往,乃見”,意思就是去了三次才見到。

陳壽的另一作品《上諸葛亮集表》中又說:“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

諸葛亮前《出師表》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是劉備裝逼,還是諸葛亮自抬身價?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這三個作品的真實性都不用質疑,首先陳壽是一名非常嚴謹的史學家,其《三國志》一書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三國志》主要善於記事,文筆簡潔,剪裁得當,在成書之時就收到讚許,後人更是推崇備至,敘事簡略,記事詳實,材料的取捨上也十分嚴謹,全書隱晦而不是實錄,揚善而不隱蔽缺點,所以《三國志》的說法,可信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他說的“凡三往 乃見”應該不可能是臆測。

是劉備裝逼,還是諸葛亮自抬身價?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但是《出師表》也是公認的沒有疑問的出自諸葛亮之手。

所以應該可以確定就是去了三次才見到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為何諸葛亮三次才出山?

是劉備裝逼,還是諸葛亮自抬身價?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諸葛亮當時雖然隱居在南陽,但是他自比管仲樂毅,自號臥龍,這樣的人是一定要出山的,而且他對於輔佐對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註定不會輕易出山的。

他需要對劉備進行全方位的判斷,人品,個性,報負和將來可能的發展等要進行全面評估。劉備也需要對這個CEO進行能力和風險評估,顯然這樣的工作不是一次談話就能判斷出來的,所以去了三次,談了三次,諸葛亮出師表也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這個是沒毛病的。

是劉備裝逼,還是諸葛亮自抬身價?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兩人應該是經過多次探討,心中達成了雙向選擇,所以劉備選擇三往,不然也許二往之後就不會再去了。當然諸葛亮也是選中了劉備了,否則也不會出山了。

當然也不排除諸葛亮有自抬身價和虛張聲勢的想法,劉備想落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名聲。

是劉備裝逼,還是諸葛亮自抬身價?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這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面試過程,因為劉備要招聘的是一個職業高級CEO,諸葛亮也是要遠一個績優股,所以註定了雙方談判和互相瞭解的過程會比較長而已。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並在我的主頁觀看我的其他文章,或者自行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來了解,有不同見解或者有補充內容的,歡迎在下方評論或者直接私信我,我是飛蝦,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