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前言

歷史在過去,時代在繼續,不同的大人物、小人物之間發生著許許多多的故事,直到現在,江湖上依然上演著不同的戲碼。不同的是故事,共同的是經久不變的人性。18世紀的法國文學家伏爾泰說:自私是永遠存在的。

那麼,下面我們一同跟隨劉備的故事看看自私的“前世今生”。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影視劇中的劉備


第一、蜀主劉備是自私之人嗎?

自私和為我愛我不同,自私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為我愛我是人們本能的需求。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樣喜歡讀三國呢?想必很多自然是對蜀國的CEO劉備印象深刻了,後世對他的評價很是複雜啊,比如唐代的著名詩人王勃說:“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將遇非常敵乎?”同樣的一件事情、一個人,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人看來,它就是另外的一番面貌。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現今的很多朋友認為劉備是假仁假義,一個自私之人,理由如下:

(1)遇曹兵追趕,扔下妻兒 VS 不忍扔下百姓

建安12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領精銳奇兵追趕劉備,於是劉備扔下妻兒,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人騎馬逃走。與此相反的是,在同一情境下,劉備卻不忍心拋下投奔他的老百姓。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大體的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以人為根本,現在百姓都歸附於我,我怎麼忍心丟下他們呢!一個真正有仁愛之心的人,怎麼可能不顧及和自己關係更為密切的妻兒、反而顧忌百姓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仁愛很多時候只是劉備收買人心的說辭,臨戰拋棄妻兒也是劉備自私的彰顯。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影視劇中劉備率阿斗細節


(2)劉備假摔阿斗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書寫了劉備假仁假義的一面,蜀國大將趙雲血戰長坂坡,從曹軍幾十名大將手中救出劉禪,當趙雲將劉禪交給劉備之時,劉備接過來,擲地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後世還衍生出一個歇後語:劉備率阿斗——收買人心。舐犢情深是人之常情從人心人性的角度看,劉備實為一個自私之人。

在現代生活中,與此類似的比如有,同事之間的陰謀算計、勾心鬥角;兄弟姐妹之間為了家庭財產的繼承而大打出手;夫妻之間因為性格不合、彼此不能包容,臨了臨了還不忘以攻擊來互相祝福......

我們根據自私的性質,把自私分為3個程度:

重度自私:通過損人來利己;

輕度自私:不損人也不助人,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不予以幫助;

助人:不僅不損利己,而且還願意幫助別人。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第二、劉備為什麼會自私呢?

自私是一個人的本能,

我們都不喜歡自私的人,但即使是在現實生活中,自私的人同樣存在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之中。

《烏合之眾》裡說:

群體無名無姓,因此可以不負責任。當束縛個人行為的責任感完全消失時,人便會肆意妄為。

我們假設這樣的一個場景,如果蜀主劉備生活在當下這個社會,以他的性格就會成為一個人“損人利己”的人。當他和我們產生矛盾的時候,我們首先確保自身是沒有過咎的;當他和我們產生糾紛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情緒用事,將已經存在的矛盾進行激化和升級。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至於“穿越了的劉備”為什麼時而無緣故的主動欺辱我們,

依靠邏輯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而至於不善良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自私啊——損人利己。

對於人們自私和損人利己的根本原因,佛家是這樣解釋的:

人們自私和損人利己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慈悲心,不為別人考慮,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



劉備:自私的人對每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用這個竅門可以完勝解決

第三、昇華——在現實生活中,怎樣面對自私的人呢?

(1)

我們都知道佛家的兩位高手的一個經典對話: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很多人說,面對自私的人、面對損人利己的人我就忍了,再不就是我遠離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基本方法,而且也只是權宜之計、是一個不是方法的方法。

(2)

實際上,除了這個方法可以應對,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可以處理人性自私的這個問題。

人心都是趨利避害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好處、避免損失,都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好處、避免更大的損失。於此,在面對人際困窘的時候,人們一般是這樣做的:

別人打我一尺,我回敬別人一丈,這是一種很極端且短視的行為,因為地球是圓形的,人和人之間總是可能再轉到一起,到時候如何面對自己曾經傷害過的人呢?重點是互相傷害實在是不高明的策略。

人性自私或者損人利己,我們這樣去做,既不浪費時光、還有收穫、還不造成負面後果,簡直是一石三鳥:

在面對人生的負面和負面損失時,

我們應該好好鍛鍊身體、增長健康;好好工作、增長價值。

只有將外來的負面能量和能力,直接轉化為我們正面的行動,我們的人生便可以坦然的面對一切挫敗、磨難、負面和來自他人的自私。


參考文獻:

《自私的基因》

《典略》

《獻計春秋》

《三國志--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