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是千古名篇,在中国,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过秦论》中,最有名的要数“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句话了,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会背。

那么,这句话中的“六世”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贾谊《过秦论》

事实上,《过秦论》中的“六世”是秦始皇继位之前的六位秦国君主,分别是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在古代谥法中,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所以,看这六位君主的谥号,就知道他们要么有经纬之才,要么异常勇武,要么道德出众,总之,都很不一般,是英明的君主。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其实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但无奈秦献公之前秦国几代乱政,国力衰弱。秦献公只得向魏国割地、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修养生息。虽然秦献公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秦献公

秦孝公是秦国正式走上崛起之路的第一位君主。他继位时很年轻,才二十一岁。秦孝公继位后,不顾朝中守旧派的反对,在面向天下士子的求贤令中坦诚地承认秦国之前几代君主的乱政,最终吸引到了大才——卫国人商鞅,有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商鞅变法”。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力变强,秦孝公八年,秦军趁魏军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大败魏军,并占领少梁。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秦孝公九年,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秦孝公十一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秦孝公二十一年,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再次攻魏,在岸门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同年,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郃阳。不久,秦孝公去世。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秦孝公

秦惠文王继位后,因为和商鞅有私人恩怨,又忌惮商鞅的权势,就车裂了商鞅。商鞅死后,惠文王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开始继承秦孝公的遗志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又被迫割让上郡十五县给秦。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6年,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灭蜀。公元前313年,秦军在丹阳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秦惠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可以说,秦惠文王是秦国武力振拔的第一位君主。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秦惠文王

秦武公是一个比较躁动的人,他很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因为逞能而举鼎而死。不过,他在军事上也有功绩。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作乱,杀死蜀侯通国。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并派兵攻打义渠、丹犁。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克韩国宜阳孤城,斩首六万。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韩国武遂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秦武王举鼎

秦武王突然死去后,因为又无子,宗室和大臣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秦国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对立他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与武王同父异母的他,继承秦国君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这时昭王年纪小,宣太后听政,以魏冉为将军。所以,昭襄王的继位颇为不易,有一定偶然性。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始皇帝也毫不逊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昭襄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翦伯赞说,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的作为是什么?

秦昭襄王

秦孝文王是在位最短的一位秦国君主,只在位了三天就去世了。不过,他在位期间,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苑囿游乐,也算是一位明君了。

秦庄襄王是“六世”中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登基元年,大赦天下施德布惠于人民。同年,命蒙骜伐韩韩国被迫割让成皋、巩等地。秦国的地界延伸至大梁初置三川郡。秦庄襄王二年和三年,庄襄王连续命令蒙骜攻打赵国 ,夺取了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同年三月,蒙骜又攻取了魏国的高都和汲。

由此可见,秦始皇之前的六世君主基本上都是以武功青史留名的。这也不奇怪,那个时代正好是各诸侯国兼并攻伐的乱世。秦国能连续六代出明君,是秦国最大的幸运。正是这六代明君带领者刚健质朴的秦国军民,统一了天下,形成了持续到现在的大一统的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