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如果我說,相聲不只郭德綱,西安相聲更不只苗阜,你會怎麼想?

2007年,伴隨著郭德綱和德雲社走紅,相聲小劇場在全國如雨後春筍般生根發芽,然而這種跟風式的數量上的提升,並不意味著質量的提高,於是,很多意圖紮根小劇場的相聲社團倒下了,又有很多新的社團冒了出來,週而復始,既造成了相聲的虛假繁榮,也讓這個行業更加的良莠不齊。

10年過去了,相聲小劇場的熱度仍然沒有過去,有志於進入此行業的人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很多人不知道,在這相聲小劇場業突飛猛進的10年裡,有多少家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又有多少家仍然在慘淡經營。他們看到的,只是諸如德雲社、青曲社等金字塔尖上的風光。

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一家10年仍不賺錢的相聲社團

在古都西安,就有這麼一家相聲社團,他們屹立10年不倒,卻又在勉力苦撐,他們堪稱西安相聲界的“黃浦軍校”,卻多次瀕臨倒閉。用他們班主衡小珍的話來說,“我們現在就是為尊嚴活著”。

2007年9月28日,西安第一家正規民營相聲社團珍友社成立,班主名叫衡小珍。衡小珍是相聲第七代傳人,算起來,他比郭德綱要大一輩。衡的師父是王寶珍,並且得到過被稱為“北侯南張”中的張永熙的指點。2017年,珍友社迎來了創立的10週年。

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2017年也是西安另一家相聲社團青曲社的成立10週年,但珍友社要比青曲社早幾個月成立。然而對於同樣“10歲”的珍友社來說,青曲社的10年無疑要更為成功,不但班主苗阜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相聲演員,青曲社也走上了正軌,今年的10週年全國巡演更是辦的有聲有色。

8月6日,珍友社舉辦了10週年慶典開幕式演出晚會,這既是珍友社10週年慶典的開幕式,也是珍友社10週年系列活動中最隆重的一場。邀請了包括李金斗、楊少華楊議父子、陳寒柏等相聲名家來到西安助陣,地點選在了西安曲江大禮堂,這是一個能容納2000人的大場館,郭德綱的徒弟張雲雷等人即將在這裡舉辦德雲三寶跨年演出。

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敢選在這樣一個大場館辦相聲專場,衡小珍承認自己下了很大的決心:“我既然把日子定了,弄這個十週年慶典,就要搞下去。”最後這場演出,看似滿坑滿谷,但實際收到的錢不多,而且場租偏貴,“票賣了8萬,剛夠場租費的,實際虧了十幾萬。”

為了尊嚴,這似乎是衡小珍和珍友社如今各種坎坷的最佳解釋。如果沒有相聲,衡小珍本來可以過得很好。

西北郭德綱和西安德雲社

很多人將衡小珍和已故的相聲大師侯寶林相提並論,兩人有太多的相似點——都是京劇科班出身後改說相聲,都堅持傳統相聲的改革創新,不說髒口葷口段子。“有人說我是陝西的侯寶林,因為侯寶林的幾個段子我都有,戲劇與方言啦,關公戰秦瓊啦我都有這些活。”

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衡小珍與郭德綱

“相聲裡西安這塊,說學逗唱裡沒有一個能跟你衡叔(衡小珍)比及的,這不是我吹牛,”在接受採訪時,衡小珍對相聲秘聞說道。

苗阜的師父鄭小山則直接將衡小珍稱為西北的郭德綱,據說,鄭小山曾說過,“這叫玩意,跟衡先生學能耐。”

珍友社10週年慶典的主題叫“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如今的相聲,有太多衡小珍看不懂的地方,但他也只能不忘初心,堅持做好自己。“什麼叫陝派相聲呢? 這本身就是沽名釣譽嘛 ,哪有陝派相聲,要說陝派相聲,我是第一個,我2007年就把怯洗澡,完整的用陝西話從頭到尾表演出來了,我都不說我是陝派相聲。”

不只是班主衡小珍被稱為西北的郭德綱,07年成立的珍友社,因為是西安第一家民營相聲社團,一時間籠絡了西安當地幾乎所有的相聲演員,很多人如今已經成為了相聲界的中堅力量,這也讓珍友社成為了當時西安的“相聲黃埔軍校”。

2007年9月,珍友社成立,當時的演員團隊,如今仍有很多人仍然活躍在舞臺上。比如郭德綱所說的《張雙喜捉妖》孤本的所有者鄭平安先生、侯耀文的徒弟魏元成、如今西安天禧苑班主馬騰翔等,都是珍友社的初始團隊的演員。而如今聲名鵲起的苗阜王聲,以及相聲新勢力的玉浩,當時還只是珍友社的學員。

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2007年在珍友社表演的苗阜王聲

苗阜在珍友社只工作了幾個月,後來他和王聲聯合成立了青曲社的前身陝西青年曲藝社。而談起當年的苗阜,衡小珍的印象並不深。“印象就是他挺愛相聲,喜歡相聲,喜歡鑽研,可能前期是業餘,學校玩,後來進入珍友社平臺後覺得這一行比較難,需要努力,這應該是他們在珍友社呆了幾個月沒白呆的原因,想學好相聲必須勤奮努力,我覺得這一點他們做到了,因為在珍友社他們幾乎沒上臺的機會。當時活兒也不行 。”

衡小珍回憶,當時的苗阜,只是珍友社的學員,來了之後就是聽活(看其他演員的表演),也沒有勞務費,但跟德雲社學徒不同的是,並沒有約定學成拜衡小珍為師,也不會安排他們搬桌子等檢場工作。“我記得他們就會一個段子,叫口吐蓮花,一週十天半個月安排一場,不是見天讓他們演,當時用的都是成熟的藝人。他們在珍友社呆了幾個月之後,因為他們也不會什麼段子,活兒也不行,也就幾個月就離開了,人家不來了”

“當時可以說把西安所有的相聲演員聚集在珍友社的門下了。很多人都支持,都說衡小珍先生為西安曲藝界辦了不少好事。”

2007年珍友社名單

演員:衡小珍,劉文友,於海濤,周春曉,鄭平安,祁喜生,魏元成,趙衛明,李寶軍,馬騰翔,楊金龍,楊洋等。

學員:李斌,肖向陽,張玉浩,苗阜,王聲等。

沒有相聲的青春歲月

衡小珍本是唱京劇出身,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了西安市京劇團,但後來遇到了京劇團改革,要改唱地方戲,衡小珍憤而辭職,“可以說我是西安市文藝界第一個辭職的,把鐵飯碗都丟掉了。”

珍友10年(一)西安相聲黃埔軍校,苗阜玉浩都只是學員

辭職後的衡小珍,全國各地輾轉繼續自己的京劇生涯,包括江西京劇團、揚州京劇團、蚌埠京劇團、滁州京劇團等,84年經朋友引薦,結識了南派相聲名宿張永熙,改行說了相聲。“那時一個月給我72塊錢的工資,84年72塊,已經能解決溫飽了,當年我在其它京劇團幹也就是40塊錢50塊錢。”同年他也認識了自己後來的師父王寶珍,並正式拜師,正式進入相聲門。

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搞活,衡小珍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1986年,他回到西安,利用家裡投資的5、6萬塊錢,成立了一個民間青年藝術團,開始全國各地搞文藝演出。“那幾年發展的還不錯,年輕嘛,自己買的大轎子車,什麼都有,國家的團還沒有呢,咱就有啦。”回憶起自己當年的青春歲月,衡小珍言語中不乏興奮。

進入90年代後,走穴辦演出的方式已經不怎麼能賺到錢了,歌舞廳開始走紅,衡小珍能唱,會說,還會彈吉他,他就開始在這種歌舞廳當主持人、節目總監,到07年時,他月收入仍能到1萬-2萬,雖然辛苦,但已經比很多人日子過的好多了,他也很快在西安買了房,買了車。

然而,一次偶然的經歷改變了他之後10年的人生軌跡。

2007年6月1日,衡小珍被邀請到南京參加一次活動,去了才知道是張永熙的徒弟李金鵬收徒弟,而且李金鵬等人還搞了一個開心茶館,一下子勾起了他對相聲的懷念。當時他問李金鵬:“小劇場相聲掙錢嗎?不掙錢不會賠錢吧。”對方則回答:“賠錢倒不會就是不掙錢。”不賠錢就行!衡小珍打定主意,回西安就要辦一個相聲茶館,連名字都在南京就想好了,就叫珍友社,“能來聽我相聲的那都是我的朋友,我要珍惜我的朋友。”

2007年的北京,德雲社正如日中天,這也讓遠在西安的衡小珍,看到了相聲小劇場的希望。然而他卻沒有想到,珍友社接下來遭遇了一系列鉅變,不但把郭德綱牽涉其中,更讓衡小珍成為了西安相聲界眼中的另類,“西安很多同行盼著珍友社早點倒閉。”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