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灵魂(上)

《素问》的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该篇只有短短的2400字左右,但内容之丰富、逻辑之复杂,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的。此篇中所介绍的阴阳五行关系层层相互套叠,每次思考都要更新对阴阳的认识。该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根,其中“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此段经文堪称为中医的魂,懂得其中的道理,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掌握了中医理论的灵魂。

中医理论的灵魂(上)

举个例子,在中医的教科书上介绍诊断方法共有8个,包括八纲辦证、气血津液辩证、病因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辦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其中八纲辩证是辨证的总纲,在八纲辨证中又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中阴阳证又是八纲中的总原则。因此,阴阳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其中还是有很多不是很清楚的地方,这里先暂且不谈。我们谈一谈阴虚阳虚证,我们都知道阴虚有热,阳虚有寒,阴虚包括有肺胃阴虚和肝肾阴虚,阳虚则有心阳虚和脾肾阳虚。如果能把这些看来不相干的概念组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根本原因,对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帮助。根据经文当中的“精化气”的理论,人体的阳气是由精所化生,精化气则热,精不化气则寒。

中医理论的灵魂(上)

以病症为例,阴虚证病人主要表现为口干、皮肤干燥、心烦意乱、限睛干涩、潮热盗汗等症状;阳虚证病人主要表现为手脚发凉、体倦乏力、嗜睡、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少气懒言、饮食消化不好、常常伴有腹泻、女子则表现痛经滑胎等症状。如何能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病症的根本原因,对病症的诊断很有帮助,同时也是找到准确治疗方法的基础。

中医理论的灵魂(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