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

老農王五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越來越多,銀行存款,保險,基金,信託以及各種各樣的創新型理財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如何規避這些理財產品的風險以及最大化自己的理財收益很重要。

存款類產品和國債安全級別高

銀行的存款類產品包括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等,這些存款是銀行擔保到期兌付,信用就是銀行的一切的基礎,另外還有存款保險最高賠50萬,國債則是國家擔保,存款類和國債的安全等級都是非常高。

保險

銀行也會代為銷售保險理財產品,小財的看法是不要買入這些保險理財產品,他們的風險高,而且需要長期的投入,實際的收益率也較低,不適合買入銀行保險產品。

基金

銀行會和基金公司合作銷售基金,銀行銷售的基金費率較高,不如互聯網渠道銷售的基金好,比如在銀行和互聯網銷售渠道買入同樣的基金,客戶就是需要多花買入費率以及管理費,託管費等費用。所有如果想要買基金理財,在互聯網渠道購買更加方便,也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筆的明細。

信託

信託公司和銀行也會發行信託產品,銀行銷售信託產品,從銀行買入信託產品更加放心一些,但是還是需要背後調查和了解信託公司的實力以及近幾年的背景。

小財說一說

買理財需要注意的風險很多,只有不斷每天花費一點時間學習,然後逐漸形成自己的投資理財體系,才能準確知道每一個理財產品背後的風險,適當規避較大風險,尋求合理風險合理收益率,才是每一個理財者都需要注意的事情。

來吧!關注我!享受理財帶來的幸福。


小車說理財


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總是給我們一種很靠譜的感覺,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銀行理財也有風險。


它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第一個:貶值

一般把錢放銀行裡不去打理的話,銀行給的利率根本就跑不贏通貨膨脹,存在著貶值的風險。


第二個:虧損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迷戀銀行,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盈利的,或者是保本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思維觀念,是因為銀行把錢補給投資者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繼續把錢放在銀行裡。錢始終都在銀行裡,連大門都沒出去。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配合地天衣無縫。


銀行的理財分級別的,分為五個級別:R1~R5.

其中R1和R2還是可以投資的,R3~R5最好別碰。因為虧損就發生在R3~R5。


第三個:外渠道理財

銀行最大的風險其實就是這個。

外渠道理財分為兩個部分:


1、挪用資金,通過外部渠道理財

這個指的是銀行將錢挪用了,把錢通過其它渠道去投資,而不是通過銀行內部的渠道投資。這個風險性是很高的。


2、代銷

銀行理財產品並不總是銀行的,還有其他金融機構的。掛羊頭賣狗肉說的就是這。比如銀行還會推薦給客戶理財保險。


用的是銀行的信用,賣的是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並且銀行還不承擔任何虧損。只是透支信用,然而卻坐等收錢。不僅如此,還會有高額的提成佣金。


各位看官

感謝你的閱讀和關注

關注大學華

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格局大學華


2019年前後,很多銀行都紛紛成立理財子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風險隔離。

銀行理財產品原來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的,但是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有個問題,就是風險問題。大家都知道,銀行是金融機構,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銀行的主營業務是存貸款,存款幾乎是無風險,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容易讓人產生理財風險也非常低的感覺。

因為我們買的時候是從銀行窗口購買的,和存款是一個窗口,雖然產品不一樣,但是大家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很多人會認為是銀行誘導他購買的理財產品,而且這樣的糾紛還非常多。

以前,理財產品很多都會剛性兌付,真正發生風險的也非常少,所以大家也就不計較了。但是現在,已經非常明確了,理財產品去剛兌,理財市場也放開了,我們看到互聯網上的理財產品非常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經沒有優勢了,怎麼辦呢?

銀行必須發力銷售理財產品,否則眼看著原來一統天下的理財市場被別人瓜分了,銀行肯定不甘心啊!但是,理財產品越開放,風險就會越暴露,怎麼辦呢?銀行不能為理財產品背鍋,所以就成立了理財子公司。

成立理財子公司好處是市場化運作了,可以吸引、留住人才,可推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和社會上的其他理財公司對等競爭了。但是,子公司是獨立法人,有限責任,風險自擔,今後發生理財風險和控股銀行沒有直接關係了。

當然,普通投資者最關注的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主要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是最低的,依次升高,第五級是最高的,所以購買理財產品時您一定要問清楚是哪一個風險等級的。

第一級相當於貨幣基金的水平,第二級相當於貨幣加短期債的水平,第三級相當於企業債券的水平,第四級相當於FOF基金的水平,第五級相當於股票的水平。當然這隻能是粗略的概念,幫助讀者理解,真正的風險必須看實際的產品,看他投資的底層資產是什麼,它的底層資產也差不多按這五類分,只要對應上就可以了。

今後理財產品將完全打破剛性兌付,您必須要了解相關的風險,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確實是有可能賠錢的。

以上回答主要是普及理財基礎知識,歡迎大家相互交流!


互金直通車


朋友們好,說起理財,就像“冰火”…既有如期兌付好收益,發自內心的欣慰…又有著陸前…內心…忐忑…明確的講:銀行理財產品,也有諸多風險,但總體可控,許多朋友總結出了很多,預防的好方法…

以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為例,瞭解一下風險第1個風險,本金損失的風險!銀行自營理財從r1~r5共5個風險等級,從低向高,本金損失的概率逐步增加,這種風險難以避免…但,合理的選擇風險級別,例如r2穩健型及以下低風險,大大降低了損失的概率!


第2個風險收益波動的風險!理財產品屬於浮動收益…但一些低風險和極低風險的產品(r1-r2),預期收益波動相對較小…咱老百姓話講:“八九不離十…”

第3個風險,過分集中投資的風險!作為理財,需要根據不同理財產品的時間週期,以及風險等級,進行適當分散,風險等級越高,投資比例越小,即所謂金字塔,有助於整體資金安全!當然,分散投資,從實踐看,一般適用於30~50萬以上的資金…

第4個風險特殊風險:例如一些朋友,購買了保本理財!這種理財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是發行人的經營風險!通過選擇正規的產品可以大大減少風險的概率!還有一種特殊的風險,存款的風險!需要結合存款保險制度,對50萬及以上的資金,做好分散…

第五其他!例如一些自然界的風險,政策性風險…這些風險比較難以預防,總體上概率較小,可以忽略,再有就是信用風險!理財產品發行人的信用,管理水平也是風險之一,而時間越長的理財產品,例如超過一年期,不可控因素大幅增加…

綜合分析:投資理財有風險!但瑕不掩瑜,就像我們去游泳,有很大風險,但下水前做好預備活動,下水後,抱緊救生圈…依然可以在碧波盪漾之中,暢遊…


理財迦


銀行理財屬於穩健型理財,資金大多投向債券、存款上面,也有少部分投向非標資產,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銀行理財不安全,發生過很多虧損的案例,但實際上都誤解銀行理財了,虧損的都不是銀行理財,而是其它理財產品。


下面我來說說,銀行理財的各類風險。


1、第一關:買到的不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


並不是說,在銀行買到的理財產品就是銀行理財,因為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既包括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又包括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就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銀行理財,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等,其中很多虧損的都是基金。


保險理財虧損的概率很小,尤其是現在的年金險,不會虧損,但是期限太長,不能提前支取,把投資者的錢套進去很多年贖不回來。信託的門檻100萬元起,普通老百姓買不起。


此外,銀行也曾經發生過賣“假理財”的事件,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偽造假的理財產品,謊稱是其他客戶未到期轉讓的理財產品,賣給了很多私人銀行客戶,涉案金額近30億元。


如何確保買到的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第一是查看產品合同,看發行方是否是銀行,第二可以去中國理財網查看,能否查到這款理財產品。


2、第二關:買到的是高風險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分為5個風險等級,1級是保本的,2-5級是非保本的。


在非保本中,2級是穩健型,屬於中低風險,沒發生過虧損的案例;3級是平衡型,中等風險,風險可控;4級是進取型,5級是激進型,這兩類理財產品風險就很大了,不過這兩類理財產品的比例很少,而且一般只面向銀行的高端客戶,比如私銀客戶、高淨值客戶。


普通老百姓能接觸到的是1-3級的理財產品,本金風險很低。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結構性理財”,收益率是一個區間,比如1%-10%,至於能達到什麼收益率是不確定的。結構性理財其實主要是收益風險大,本金風險不大。


以後銀行理財要向淨值化轉型,產品的收益率都是浮動的,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要根據產品的風險等級購買,1-2級還是很安穩的,虧損概率極低,持有時間越長,虧損的概率越低。


小斯筆記


主要風險有:

一、本金風險。情況發生的概率較小,包含的情形也比較多,最常見的就是你以為自己買的是銀行自營理財,但其實買的是銀行代銷理財,比如基金,尤其是風險偏高的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行情不好的情況下虧損很正常,比如2016年這兩類基金跌幅都在10%左右。基金是可以投向股市等高風險領域的,但是面向普通投資者發售的銀行理財不可以投向股市,資金大多流向債券市場,只有面向高淨值或私銀客戶的銀行理財資金才允許投資證券市場。

二、收益風險。買銀行理財沒有拿到預期收益的情況還是相對常見的,但是與其它理財產品相比概率也不高,這裡要區分結構性理財和非結構性理財。

  結構性理財掛鉤股指、股票、黃金、匯率等衍生金融資產,收益率是浮動的,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較低。融360近期監測的數據顯示,結構性理財產品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為30%左右,其中預期收益率越高達標率就越低,預期最高收益率超過5%的結構性理財收益未達標率高達70%左右。

  非結構性理財的收益未達標率大致在5%-6%之間,即使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大部分非結構性理財的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差別也不會太大,比如預期收益率是4.8%,實際到期收益率是4.65%,雖然收益沒有達標,但是差距很小,而且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小黑看財經


人為操作風險

好多銀行櫃員辦理業務時會因為溝通不到位辦錯業務

我上櫃的時候給某個客戶辦理三年定期時問詢客戶是否自動轉存,客戶說不用,故選擇不自動轉存,結果三年到期後客戶持身份證和定期存摺到櫃檯問詢後被告知是自動轉存,無需客戶理會,等到6年後客戶來辦理髮現後來的三年是活期,不像之前詢問的那位工作人員說的自動轉存。3年都過去了,客戶不記得當時是問的誰,然後大家都怨我給客戶辦理的不是自動轉存。其實每個單位都有不負責任的工作人員,問什麼問題都不經查證隨便回答。無形中客戶損失了三年的定期利息。

產品本身的風險

現在各家銀行推薦的產品大體都有保本和非保本的區別,有些銀行員工為了自己的業績,不惜給客戶推薦一些風險較高的產品,當然這就可能導致客戶的錢血本無歸。一個銀行裡業績好的客戶經理真的是巧舌如簧,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勸說客戶買那些風險高的產品的。本人業績總是倒數第一就是因為沒給客戶配置那些高風險的產品。


你說呢61


首先,國家新規定,銀行的理財產品都不能給客戶保本保息,所以協議裡面的條款是沒有保本保息這一說的,這是銀行自己的說法。


第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要知道你購買的是什麼類型的理財產品,風險級別的高低。比如就曾經有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沒有注意,但是因為購買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用於投資股票的,後來股票大跌,導致虧損。這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此款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不管做什麼投資,這點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要警惕一些理財經理的道德風險。具體的做法是提防理財經理單獨給您簽署什麼委託協議書等等。前段時間就有一則新聞,用戶千萬存款只剩9萬,因為理財產品給客戶簽署了資金委託理財協議書,後來這名理財經理為了私利挪用資金去炒股去了,結果造成巨大虧損,二審了,法院依然判決客戶敗訴,案件還在進行中。因為當時客戶太大意,太相信客戶經理,輕輕忽忽,結果造成這類悲劇。所以在簽署任何協議的時候,一定要清清楚楚的看清所有的條款,明明白白。


林師宏文


銀行的門面總是給人安全的感覺,連帶著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也讓人放心。不過,任何理財產品都存在風險,只是大小的問題。銀行理財產品同樣有風險,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自營與代銷

銀行不僅是出售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還會代銷一些金融機構風險的理財產品,如基金公司。雖然說兩種理財產品都會有風險,不過銀行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相對來說會安全一些。

咱們經常聽說某某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最後切變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搞得血本無歸。這就是銀行一些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出售第三方理財產品,賺取高額佣金,所造成。所以在購買時要區分是銀行自營產品還是代銷的。


二、產品的投資方向

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決定著該產品收益與風險大小問題,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分為R1-R5級別。R1-R3屬於中等偏低級別,主要投資國債、貨幣基金、大額存單等固收類產品,這類產品收益穩定,虧損的可能性不大;而R4-R5屬於風險較高級別,產品組合裡會有投資股票等高風險產品,所以收益會比較高,但虧損可能也增大。

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除了以上兩點外,還要主要的就是收益問題,大多數理財產品給出的收益率是預期收益,到期可以沒有這麼高。所以在購買時要問清楚。還有一點就是流動性問題,一般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期限內是不允許贖回,買時要根據個人資金使用情況選擇。


閒錢理財


首先,銀行的理財產品在購買前,會做一份風險評估,通常這份評估有效期為一年。在這點上,請先確保認真回答這份問卷,因為這份問卷可以為你過濾掉不適合您的產品。

其次,理財產品在購買後,如果是固定期限的,在到期日會連本帶息返還至賬戶,但是在到期前,是無法提前支取的,這與定期不同,這裡就有流動性風險。

第三,任何理財產品都是存在風險的,即使概率很低,也是存在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情況。

第四,注意某些銀行的餘額理財,也就是類似餘額寶的那種購買貨幣基金的理財項目,這種項目在贖回的時候有時候不是工作日3點前無法贖回,或每日最多贖回1萬元,再多的贖回不保證當時到賬,注意這點,做好資金提前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