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赵武灵王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君王,在赵武灵王继位之际,是赵国最虚弱的时候,不管是受到大国的欺负,就连周边的游牧民族也敢不时的过来骚扰赵国边境百姓,还好赵武灵王继位,他推行的“胡服骑射”推动了赵国的发展,使得赵国的实力大增。多亏了赵武灵王,使得羸弱的赵国重新崛起,成为战国末期唯一可以抗衡强秦的国家。

但另一方面赵武灵王可以说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对于继承人上太过于优柔寡断,间接导致了兄弟间的手足相残,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可谓是惨不忍睹。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公元前326年,年仅15岁的赵雍继位,史称赵武灵王。这位少年才一上位,各诸国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特别是魏、楚、秦、齐、燕五国还专门带着精兵驻扎在赵国边境,以参加赵肃侯葬礼为借口,表示要进入赵国国土。赵雍当然不会同意,这明摆着就是要威胁自己,但是赵雍也不生气,咨询肥义该怎么做。

肥义给了赵雍几条建议:第一点,赵国准备好随时作战,给那些诸侯国们看看,我们赵国宁愿灭国,也不会让他们占领我们的国家;第二点,派人去贿赂越国,让越国在背后进攻楚国,迫使楚国撤军回去救急,再贿赂燕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去骚扰燕国,这样燕国也会撤军;第三,和韩国、宋国结盟,包围魏国,还能牵制住齐国、楚国和秦国。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于是赵雍采纳了这些建议,之后派人去通知诸国:你们来参加葬礼,我们很欢迎,但只允许相关使者进入赵国,若是有军队想进入赵国,等同于宣战!诸国们都被赵国的气势镇住,为了顾全大局也不敢轻易妄动,只好老老实实派使者去参加葬礼,这些使者进入赵国看到全城都有赵军镇守,使者们匆匆参加完葬礼赶快回去报告,诸国看占不到便宜,只得撤退回去。

赵雍才15岁就表现出君王风范,难能可贵的是并不骄傲自负,一心想着好好治理赵国,保护老百姓不受诸国欺负。曾有一位臣子提议说:“各诸侯国的君主都称自己为王,唯独我们还只是侯,这样会受到轻视,不如您也称王吧,这样就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了!”赵雍摇摇头拒绝了:“算了,我还是做侯吧,毕竟我们实力的确还不够。”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赵雍虽然不称王,但他依旧身怀大志,想要好好的治理赵国,将赵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于是他专门设立了“博闻师”,就是让博学的人当自己的老师,能随时增长自己的知识,另外还设了左司过”和“右司过”,这两个职位是用来监督赵雍是否有做错事情,好改正过来。几年后,赵国慢慢积累了一定实力,百姓日子也慢慢好起来。

赵国的北边有一个小国叫中山国,且地理位置被赵国包围着,但依旧有实力进攻赵国,甚至有一次还攻陷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还恶意毁坏了赵国的祭坛,赵雍的父亲曾想报仇但有心无力,这下到了赵雍,时机成熟,赵雍便下令进攻中山国,还占据了中山国的一片土地。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赵雍还颁布了“胡服骑射”政策,大家以为这个政策是一蹴而就的,但其实不是,客观来说这是因为赵国北部边区的形势自然而然的变革,而赵武灵王只是在最后决定实施改革,一边强硬一边怀柔的手段迫使守旧派不得不跟着一起变革,进而全国也要跟着一起执行。

当时赵国军队分为两派,一派是首都邯郸的守旧派,一派是在边疆与少数民族对峙的变革派,因为传统的步兵和少数民族的骑兵打仗是非常吃亏的,于是边境的军队自发进行了革命,研究学习北胡的战斗方式,甚至是部队还有少数民族官兵,边境的居民也有和少数民族通婚的。这两派形成了对立,赵国一日不解决,一日都无法进步。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赵雍要想有大作为,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赵雍他选择了支持变革派:第一他认为保守派的人权力太重,会影响赵雍之后的措施,改革派地位就没有那么高了,可以通过他们打压保守派,还能增加自己的实控势力;改革派才是赵国的发展趋势,不但能提高军力,还能迅速提升国力。

待赵国提高了国力后,赵雍便亲自带兵灭掉了中山国,还将边境的少数游牧打得连连北退。然而英雄难过美人关。赵雍非常宠爱自己的惠后吴孟姚,连带着十分宠爱惠后生的儿子赵何,惠后临终前嘱托赵雍好好待赵何,于是赵雍二话不说就改立赵何为太子,然而祸患就是这时候埋下的。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也不知道赵雍怎么想的,自己还正值壮年,就要退位让给年仅10岁的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雍便是打算让儿子赵何在内治理国事,自己在外带兵打仗,想着自己先去把赵国西北部的胡人领地占领了,这样之后攻打秦国就容易多了,赵雍也会个敢想敢做的人,谋划攻打秦国,居然真的亲自去秦国一探虚实,不过还没正式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就被活活饿死了。

我们都知道赵国的太子是另一个人赵章,但是赵雍为了传位给小儿子赵何就把赵章给废了,但是赵雍既然把皇位给了赵何就算了,又舍不得赵章伤心,便计划让赵国分成两部分,把北部的代郡给赵章,让他在代郡称王。这计划连小编都觉得太无厘头了,这不是将赵国分裂了吗,让赵章也称王,这不是给赵何添加了威胁吗?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众大臣们纷纷反对让赵章称王的决定,赵雍想了想那就只给他代郡,但是不称王,就封个安阳军吧。另一边赵章不服气自己被废的事情,于是就在背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时间,赵国完全混乱,一个是赵雍,一个是赵惠文王,一个是赵章,特别是两兄弟分庭抗礼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终于赵章决定要叛乱行动了,赵章联合田不礼趁机控制了赵雍的行宫,还派人去赵惠文王的行宫假装是赵雍的命令要见赵王,肥义觉得不对劲,便告诉赵惠文王:我先去,如果我没回来,就说明赵章造反了,您带着兵马前来攻打。之后肥义就只身一人前去赵雍的行宫,赵章发现就肥义一个人来,知道事情败露了,便杀了肥义。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处理国事上信手拈来,但在家事上却一塌糊涂

赵惠文王看肥义迟迟没回来,知道事情有变,便派人保护自己的行宫,另一边还派人去邯郸搬救兵,公子赵成与李兑立马带兵回到宫内,镇压了叛乱,赵章急忙的逃进赵雍的行宫内,公子赵成、李兑立马派人闯进赵雍的行宫杀了赵章和田不礼以及其他党羽。但是赵雍怎么办,为了追杀赵章等人,居然私闯赵雍的行宫,回去肯定会被满门抄斩,于是两人决定了围攻赵雍的行宫,还下令道晚出来的人一律斩杀。赵雍看到行宫的人全逃了,自己也想出来却不被准许,还没有食物,只得靠捕捉幼鸟吃,坚持了三个月,赵雍最终还是被活活饿死了。

而这三个多月时间,赵何却不闻不问赵雍的下落,直到赵成报告说赵雍已死,赵何才痛哭流涕,下令厚葬赵雍。可惜了赵雍,能上长杀敌治理国家,却不懂如何处理家事,搞得自己两边不是人,即受到赵章的怨恨,也受到赵何的埋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