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改變了誰的命運:我不要屏幕,我要公平

在線教育改變了誰的命運:我不要屏幕,我要公平

最近網上一則關於“屏幕改變命運”的新聞刷了屏,某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學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學生長期與一本無緣,相比於成都七中每年90%的一本率,以及接近100個人被哈佛、耶魯、清華、北大等全球名校錄取,教育不平衡可見一斑。該校自從引入了一塊“屏幕”,在線播放成都七中的課程,學生的高考分數顯著提高。今年多人考入重點大學,這塊“屏幕”改變了學生的命運。

在線教育的概念在2013年開始流行,5年過去了,無論是慕課網引入的名校公開課,還是BAT的雲課堂們都小有規模,可仔細分析,中國人學習現狀改善了麼?我們是否變成了一個愛學習的國家?

以號稱全網付費最多的在線課程,《薛兆豐的經濟學》為例,一共也只有30萬付費。打開“得到”APP,進入《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程列表看看每節課的學習人數,持續學習的人連5萬都不到。

無論在哪個平臺,只觀察付費用戶,我可以大膽預測,持續學習的人佔比不足20%。假如付費等於有學習意願,根據“邏輯思維”統計,購買在線教育產品的人數共有7500萬,三分之一訂閱了“得到”。算上水分,這些“愛學習”的人只佔8億的微信總用戶的10%,付費並且持續學習的人不到20%,才1500萬人。

這裡面還沒有算多少人是有效學習,持續記筆記,主動複習,積極分享觀點,堅持深入思考等等。按照幾個在線教育網紅老師李笑來、武志紅、寧向東、薛兆豐、羅振宇等人的觀點,持續記筆記、分享觀點的人比例不到1%。大部分人付錢就是買個治療焦慮的感覺,恐怕真正有效學習的人不足100萬。

大家應該知道高考一本錄取率為7.8%,211院校錄取率為4.85%。如果你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恭喜你,你的中學成績可以排到全國前5%。可是211院校最低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呢?滿分750分, 各省211院校最低分數線530-550分,也就是平均答對70%的題目,你就可以上211院校。

換句話說,95%的考生考不上211院校,他們竟考不到70分。今天工作中的你無論對著老闆還是客戶說:我只能完成您要求的70%,估計下一個裁員的就是你。我並不是說高考沒考上211院校就沒有前途,也不是說考試考不到70分一定會失敗。

重點是要說明一個道理:學習是那麼的反人性,反人性,反人性。

95%的人在家長、老師、培訓班的監督下都考不了70分,你認為在線教育能夠讓人擺脫互聯網的巨大誘惑,對抗最原始的人性,有效學習。一塊屏幕根本改變不了學生的命運,教育改革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地方、各學校大量資金投入,不斷改善學生們的學習環境,不斷吸引大批優秀的老師,不斷加強學校與學校間的交流。

教育最重要的是反饋,一個好的家長,一個好的老師,面對面給學生的反饋是任何屏幕無法替代的。網上的課程再優質,學習也是需要慢慢消化的,消化了才是有效學習。

我們相信新聞中該校高考成績提升一定不是因為屏幕,而是當地政府和學校對教育資源的持續的投入,師資力量的不斷改善,教學方法的不斷優化等一系列綜合因素。以偏概全會誤導其他貧困地區,以為買一些“屏幕”,買一些在線課程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績,這是懶政、庸政的典型表現。

教育從孃胎裡就開始,在線教育只能幫助極少數愛學習的人獲取更多的信息,它無法代替父母,無法代替學校,無法代替老師,更無法代替同學。教育不只是拼爹,拼的可是全中國人的資源和智慧。

我們期待農村孩子被公平對待,有更多的選擇,也期待國家積極改善藍領教育、發展技術學校,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為不同階層的人群改善生活打下基礎。

自古以來,最公平的制度也逃不開概率論,無論科舉還是高考,只有極小的概率通過選拔改變命運,不同階層的人需要的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選拔制度。只有多元化的手段才能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特長,北京中產家庭的孩子與西部農村的孩子就是考題一樣、錄取線一樣,由於教育資源相差太多,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大相徑庭。應該找一條更適合窮孩子的發展道路,別被所謂的公平掩蓋背後不同階層資源嚴重分化的真相。

如果能做一個年薪20萬的工匠?你會讓父母負債去考大學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