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改变了谁的命运:我不要屏幕,我要公平

在线教育改变了谁的命运:我不要屏幕,我要公平

最近网上一则关于“屏幕改变命运”的新闻刷了屏,某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长期与一本无缘,相比于成都七中每年90%的一本率,以及接近100个人被哈佛、耶鲁、清华、北大等全球名校录取,教育不平衡可见一斑。该校自从引入了一块“屏幕”,在线播放成都七中的课程,学生的高考分数显著提高。今年多人考入重点大学,这块“屏幕”改变了学生的命运。

在线教育的概念在2013年开始流行,5年过去了,无论是慕课网引入的名校公开课,还是BAT的云课堂们都小有规模,可仔细分析,中国人学习现状改善了么?我们是否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国家?

以号称全网付费最多的在线课程,《薛兆丰的经济学》为例,一共也只有30万付费。打开“得到”APP,进入《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程列表看看每节课的学习人数,持续学习的人连5万都不到。

无论在哪个平台,只观察付费用户,我可以大胆预测,持续学习的人占比不足20%。假如付费等于有学习意愿,根据“逻辑思维”统计,购买在线教育产品的人数共有7500万,三分之一订阅了“得到”。算上水分,这些“爱学习”的人只占8亿的微信总用户的10%,付费并且持续学习的人不到20%,才1500万人。

这里面还没有算多少人是有效学习,持续记笔记,主动复习,积极分享观点,坚持深入思考等等。按照几个在线教育网红老师李笑来、武志红、宁向东、薛兆丰、罗振宇等人的观点,持续记笔记、分享观点的人比例不到1%。大部分人付钱就是买个治疗焦虑的感觉,恐怕真正有效学习的人不足100万。

大家应该知道高考一本录取率为7.8%,211院校录取率为4.85%。如果你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恭喜你,你的中学成绩可以排到全国前5%。可是211院校最低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满分750分, 各省211院校最低分数线530-550分,也就是平均答对70%的题目,你就可以上211院校。

换句话说,95%的考生考不上211院校,他们竟考不到70分。今天工作中的你无论对着老板还是客户说:我只能完成您要求的70%,估计下一个裁员的就是你。我并不是说高考没考上211院校就没有前途,也不是说考试考不到70分一定会失败。

重点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学习是那么的反人性,反人性,反人性。

95%的人在家长、老师、培训班的监督下都考不了70分,你认为在线教育能够让人摆脱互联网的巨大诱惑,对抗最原始的人性,有效学习。一块屏幕根本改变不了学生的命运,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各学校大量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不断吸引大批优秀的老师,不断加强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

教育最重要的是反馈,一个好的家长,一个好的老师,面对面给学生的反馈是任何屏幕无法替代的。网上的课程再优质,学习也是需要慢慢消化的,消化了才是有效学习。

我们相信新闻中该校高考成绩提升一定不是因为屏幕,而是当地政府和学校对教育资源的持续的投入,师资力量的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等一系列综合因素。以偏概全会误导其他贫困地区,以为买一些“屏幕”,买一些在线课程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这是懒政、庸政的典型表现。

教育从娘胎里就开始,在线教育只能帮助极少数爱学习的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它无法代替父母,无法代替学校,无法代替老师,更无法代替同学。教育不只是拼爹,拼的可是全中国人的资源和智慧。

我们期待农村孩子被公平对待,有更多的选择,也期待国家积极改善蓝领教育、发展技术学校,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为不同阶层的人群改善生活打下基础。

自古以来,最公平的制度也逃不开概率论,无论科举还是高考,只有极小的概率通过选拔改变命运,不同阶层的人需要的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选拔制度。只有多元化的手段才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北京中产家庭的孩子与西部农村的孩子就是考题一样、录取线一样,由于教育资源相差太多,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大相径庭。应该找一条更适合穷孩子的发展道路,别被所谓的公平掩盖背后不同阶层资源严重分化的真相。

如果能做一个年薪20万的工匠?你会让父母负债去考大学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