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 創新 前行 ——記柳州市優秀人才、柳工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羅維

堅守 創新 前行 ——記柳州市優秀人才、柳工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羅維

羅維在查看產品情況。陳健明/攝

人物簡介:羅維,52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負責柳工各類工程機械產品及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主持或參與完成十餘項國家863項目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科技進步特別貢獻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獎項。目前負責柳工全面智能化戰略推進,他引入數字化手段推動柳工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曾榮獲“中國百佳首席信息官”稱號,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自治區勞動模範、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廣西特聘專家、首屆廣西創新爭先獎獲得者。

二十年前,在意大利比薩市,一位年輕的工程師面對因海運造成裝載機表面生鏽而拒收的客戶,僅憑著一本產品說明圖冊,一人連拆了三臺裝載機,然後噴漆、重裝,為公司挽回幾百萬元的損失,客戶也給了他自認為的最高禮遇:一起到地中海邊遛狗;二十年後,在柳工舉辦的國際機械行業高峰發展論壇上,一位知名專家用流利的英語向與會的專家學者和嘉賓介紹柳工的新產品及先進的管理理念,贏得掌聲陣陣。

這位年輕的工程師和知名專家,其實同為一人,他就是柳工現任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羅維。

入職柳工31年,時間的年輪,銘刻著柳工從小到大發展成為國內機械行業排頭兵的光輝歷程,也銘刻著羅維揮灑激情與汗水、追逐夢想與成長的足跡。

1988年7月,羅維從吉林工業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回到家鄉進入柳工,從事裝載機產品的研發工作。裝載機被譽為“開天闢地”的神具,滿足了動手能力強的他對手握方向盤、控制剷車和長臂的慾望,同時也激發了他對大小不同、噸位不一的產品配件進行研究的好奇心。他與技術人員一道,夜以繼日地開展研究工作,很快成為技術骨幹。

2003年元月,公司收到一位四川客戶反饋的情況:裝載機在河中撈沙,河水淹沒了發動機,傳動系統也進了沙子。客戶抱怨:“這車子根本不能在水中作業!”時為機電室兼實驗室主任的羅維,馬上找到該裝載機主要零部件的合作方——德國的技術人員一道進行改進:重新設計驅動橋的排氣系統,將原離地半米抬高到一米。隨後,立即組織技術骨幹進行試驗。那幾天柳州氣溫只有1攝氏度,寒風中,他們將裝載機開到公司實驗場中一米多深的泥潭裡,將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全部淹沒在泥漿中,然後開足馬力開始作業。一同參與試驗的德國專家笑道:“真像一隻裹好麵粉待炸的雞。”羅維回答:“等把這隻‘機’炸好後我們一起去送給客戶如何?”雖然大家說得很輕鬆,但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馬虎,反覆校驗試驗方法,一絲不苟地進行測試、記錄數據。三週後,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接著,立即派人去四川,幫客戶進行改裝。此後,公司將這套改良後的系統應用於涉水作業產品的生產,再也沒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投訴。

“佔領土方機械制高點,引導全國機械行業水平發展,獲得國際標準會議的參加權……”說到建立“國家土方機械技術研發中心”的必要性,羅維滔滔不絕。從2010年起,公司作為依託單位承建“國家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該中心的籌建負責人,羅維帶領團隊在長達三年的籌建工作中,除了日常開展重大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外,還得準備上百份材料,因此常常工作到深夜。在臨近驗收前的一個月,當時已年近50歲的羅維,往往是三天兩夜連續工作近60個小時才回家休息。次日又連續工作三天兩夜。如此幾個循環下來,他走起路來已是踉踉蹌蹌。“因為只有技術創新,公司才有未來!”經過鏖戰七八個通宵,各種翔實、有理有據的材料完美地呈現在眾評委面前,並受到一致的好評。2014年12月,科技部正式下文:落戶於柳工的“國家土方基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驗收,柳工成為中國土方機械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範的唯一基地。

“柳工的經營發展理念,有著大公司的風範。我不後悔這31年的堅守,願為它繼續奉獻。”羅維說。

本報記者 李紅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