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解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解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張玉林先生解讀(簡書糊塗姐姐整理):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大

德:道之分化,一本散萬殊之一,在人,是指人的心靈(精神、小無極,小真空)

人的心靈本來與道同體,無有隔閡,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光遍三界十方,故謂之“大德”,但因人的心靈被物慾矇蔽、情慾所擾,如浮雲遮日,光沒那麼亮了,不能稱之為“大德”了。一旦覺悟,去物慾、滅情慾,如撥雲見日,恢復光明本性,可謂之“大德”。

容:模樣、樣子,這裡引申為特徵、特性。

整句話解釋為:人之至純至淨之心靈的樣子(特徵),就像道一樣。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是真實存在的,為萬物之母,所以稱“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是講道的特性是捉摸不定,無中生有,有又歸空,循環往復,變化不停,恍恍惚惚中,看到(非眼觀,靈光覺照)有形有像的物質在其中。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精:道之精髓,即元精、元氣、元神。簡單可理解為生育萬物之種子。

信:人的精神是小真空,真空之藏性,仁義禮智信盡包含。而仁義禮智俱全無信不立,信而立,信而行,信而德,是為功德母,故說仁義禮智一信含。

整句話翻譯為:杳杳冥冥中,觀察到道之精髓,生育萬物之因子,非常真切,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名:一切可名之物。

甫:開始。

此:指本章開頭的“大德”,即人的至純至淨之心靈,與道合真。

自古至今,道生萬物,萬物返本歸源,反反覆覆,從沒有停止過,讓我得以看清萬物的源頭出處。

我怎麼知道萬物的源頭出處的呢?靠的是純淨無染的心靈合於大道,而感知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