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小心眼,让孩子变得死板!3个案例告诉你,如何扼杀了孩子

孩童叛逆,是成长的必然。其实这种叛逆是一种成长,而如何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则是对父母的考验。

大人总是喜欢和孩子较劲:“是我的孩子,就得听话!”“是我的孩子,就得乖乖的,不能闯祸!”可你有没有想过,只知道乖乖听话、“死板”的孩子,又怎能探索出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呢?

案例1

父母的小心眼,让孩子变得死板!3个案例告诉你,如何扼杀了孩子

小桥在街头“流浪”好几天了,但他并不是孤儿,他的父母还是小有成就的企业家。那他为什么“流浪”呢?

原来,有一天放学时,小桥的同学想要找他借十块钱,买一点吃的。小桥没有给他。那个同学就骂骂咧咧地说他是铁公鸡,对同学一点感情都没有。

小桥的本意是不想让那个孩子在外面吃不卫生的零食,但他还没有说出来,对方就破口大骂。小桥非常生气,他不由分说,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砖头,就朝对方头上砸了过去。

那个孩子迅速躲了一下,但还是被擦伤了脸颊。疼痛和害怕,让那个孩子居然不顾面子,大声哭叫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你等着,小桥,我一定要告老师,让老师找你爸算账。”

这话正说到小桥的软肋上,他心虚极了,低着头,过来想要安慰那个孩子。但那个孩子根本就不领情,恶狠狠地说:“你就等着挨揍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桥害怕极了,连回家的勇气都没有了。可是他身上又没带多少钱,能去哪儿呢?犹豫间,他居然逃票混上了去往外地姨妈家的大巴,准备到那里躲避一段时间。

可是到中途售票员查票的时候,小桥就被赶下了车。他就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游荡,饥一顿饱一顿,冷一夜暖一夜,吃了不少苦头。

一个星期之后,小桥实在是受不了了,他主动找到了当地的派出所。在民警的帮助下,小桥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小桥的妈妈把儿子紧紧抱到怀里,一边打他一边哭着说:“你这个死孩子,跑到哪儿去了?你要是有个好歹,妈妈可怎么活啊……”

小桥的爸爸却很镇定,说:“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能在外面独立照顾自己这么久,老爸佩服你。”

小桥的妈妈一听,差点气晕过去,说:“你这是唆使孩子继续流浪啊?你希望孩子还离家出走啊?”

“当然不是,不过,这对他真的是一场很好的历练。儿子,我问你,再有人和你闹矛盾,你还会举砖头打人吗?”

小桥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你能容忍孩子犯下多大的错误?孩子回头的时候,你又是用什么态度来接纳他的呢?

要做好父母,你就得学习一下小桥父亲的魄力。

幼年时期,孩子正处于一个狭隘的自我世界里,他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思想会显得极为幼稚,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但每一种出格,都会遭遇强度极大的历练。所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允许孩子出格,反而能帮助孩子成长。

案例2

父母的小心眼,让孩子变得死板!3个案例告诉你,如何扼杀了孩子

小环特别喜欢长袜子皮皮,尤其喜欢她的“胡作非为”,比如和警察打架,和蟒蛇聊天等。

最让小环羡慕的,是长袜子皮皮从来不用担心父母的管教,即使她通宵熬夜,或者没完没了地吃糖,也没有人跳出来管教她。

想想自己,别说熬夜了,晚上只要超过八点,自己没有躺在床上,那么等待她的,不是爸爸的训斥,就是妈妈的唠叨。小环真是烦透了。

小环想:“我要是个孤儿多好啊!”

这样想多了,小环就忍不住跟自己的妈妈说了,她说:“妈妈,你就不能让我成为一个孤儿吗?”

这话可是大逆不道。小环的妈妈颜色大变,她厉声问道:“谁跟你说什么了?你怎么这么没有良心?居然还咒自己的父母死。你知不知道,如果我们俩都离开了,你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话没说完,小环的妈妈已经泪流满面。小环吓坏了,连忙说:“我说错了,妈妈,你原谅我吧,我再也不这样说了。妈妈,我都是说着玩的,你别当真啊。”

小环虽如此说,但她的妈妈哪里肯信,她愤愤不平地说:“我就不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心狠?你难道看不到我和你爸为你付出的辛劳?啊?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真是伤心。你继续这样,你想想我还会好好疼你吗?”

小环一听,吓得哇哇大哭,把头扎到妈妈怀里,说:“妈妈,我错了,你就原谅我吧。”

小环妈妈这种做法对吗?小环真的是大逆不道吗?

当然不是,因为很显然,小环并不能理解自己所说的“孤儿”的真实含义。对思维模式不成熟又“奇特”的孩子来说,不管他说了什么不对的,做了什么不好的,都不是恶劣品质在作怪,而是孩子的一种无知尝试。家长千万不要往心里去,也不要因此责怪孩子,更不要对孩子进行品质评价。

案例3

父母的小心眼,让孩子变得死板!3个案例告诉你,如何扼杀了孩子

闪闪还不到十周岁,是班里最小的孩子。

有一天闪闪回家,居然悄悄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女同学都在谈论谁喜欢谁的问题。”

闪闪的妈妈一听就紧张起来,她马上拉下脸,对闪闪说:“我不管别人怎么做,你可不能做这种不要脸的事情啊!”

“那怎么是不要脸呢?我们同学都这样!”闪闪有些不满。

“你也这样吗?我告诉你,你现在还不到十岁,就搞对象,这耽误你学习不说,还耽误成长,知道不?难道你希望自己很早就成为别人的童养媳啊?”

“什么跟什么啊?”闪闪很愤怒,她狠狠瞪了妈妈一眼,转身跑开了。

身后,妈妈拉长了声音,还在告诫她:“不许和男生走得太近。有男孩子想要靠近你,你就打他,骂他,听见没有?”

闪闪没有回答,她也没法回答。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严肃告诫她不许“搞对象”,否则就是童养媳,这不是教育,而是辱骂。孩子怎么会听得进去呢?

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有一些出格的“前卫”思想。我们暂且不论他们的思想对错,在孩子没有完全理解这种“前卫”思想本质的情况下,不要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否则,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把秘密都藏在心里。

孩子在大脑没有发育成熟之前,都会有一个短暂的叛逆期,表现为思想、语言和肢体行为上的混乱、无知和冲动。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管淘气与否,内向外向,可能都会做出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这是因为他还不能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世界,对与错的判断、好与坏的评析,他都很难正确把握。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宽容,允许孩子犯错、闯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