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習近平金句用典談選人用人

立即加星標,第一時間學金句

「好好学习」习近平金句用典谈选人用人

1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署名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文章圍繞如何從歷史中獲得經驗展開,大量引用了中國曆朝歷代重視官吏選拔和管理的典故。這些典故有何深意?論述了哪些觀點?一起學習。

「好好学习」习近平金句用典谈选人用人

【原文】

我國曆朝歷代都重視官吏選拔和管理,中國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都懂得,“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為國之本”的道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比如,《墨子》中說“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韓非子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諸葛亮說“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司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採之慾博,辨之慾精,使之慾適,任之慾專”,龔自珍寫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

【典出】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 出自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的政論性史書《貞觀政要》。原句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意思是治理國家的關鍵,就是要得到人才。李世民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使唐朝進入國富民安的一段時期,形成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重視人才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

“育材造士,為國之本”出自唐代文學家權德輿的《策問·進士》。意思是培育和造就人才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賢上》,意思是如果賢良人才多,國家就治理得很好;如果賢良人才少,國家就治理得差。國家的興衰在於人才多寡。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出自戰國時期《韓非子·顯學》,強調國家的文臣武將,特別是選拔高層官員和將領,一定要從有基層實際工作經驗的人中選拔,避免任用只會紙上談兵的人。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上天要把重大使命降臨到一個人身上,一定要先磨練他的意志,勞累他的筋骨,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這強調的是沒有經過實踐歷練的人,不足以成才。

“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出自諸葛亮所著《便宜十六策》,意思是專為某個人而設官職,就會引起混亂;根據職位而選擇合適人才,就能實現善治。

“凡用人之道,採之慾博,辨之慾精,使之慾適,任之慾專”出自北宋司馬光的《稽古錄·卷十六》。司馬光在人才選拔和管理方面提出了4條標準:要用人之長處,不求全責備;要仔細分辨,聽其言、觀其行;要量才適用,讓人各得其所、發揮特長;對看準了的人才要大膽使用。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意思是我奉勸天帝(這裡是指朝廷)能重新振作精神,不拘泥舊規,選拔更多人才。

【解讀】

這段話一連引用了8個古典名句。從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到北宋的政治家,再到清代文人,儒家、法家、墨家的論述都有所提及。在內容上,提到了選賢任能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提到了要重視任用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提到了用人要公正,選拔的視野要寬廣。這一整段引用,充分說明在中國曆朝歷代,無論哪個學派都十分重視吏治的作用。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能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領導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培養造就能夠擔當重任的幹部隊伍。而今,我們必須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努力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好好学习」习近平金句用典谈选人用人

【原文】

古人講:“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典出】

出自《周易·繫辭下》,意思是德行淺薄而地位尊貴,智慧不夠而圖謀很大,力量微弱而身負重任,這樣的人沒有幾個能免於禍害。這句話可以用來說明選拔任用官員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缺一不可。

【解讀】

要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首先要嚴把德才標準。中國共產黨歷來強調德才兼備,並強調以德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幹部在這些方面都要過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過得硬。

【原文】

《論語》中說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典出】

出自《論語·憲問》。“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意思是君子要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安樂,修養自己使全體百姓安樂。

【解讀】

引用此句是說明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黨對幹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選拔任用幹部,首先要看幹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堅定不堅定。

【原文】

司馬光說“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

【典出】

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意思是,君子把才華用來行善,小人把才華用來作惡。用才華做善事,沒有什麼好事做不成;把才華用來作惡,則會無惡不作。自古以來,國家的亂臣、家中的敗子,都是有才能但德行不足,才導致了衰敗。

【解讀】

引用這句,再次強調了用人不重德的危害。選人用人必須把好政治關,這是衡量幹部的第一標準。政治上有問題的人,能力越強、職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對於政治品德不過關的人,在選拔任用幹部時,就應該一票否決。

【原文】

正所謂“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

【典出】

出自《資治通鑑》,意思是指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得到人才,得到人才的途徑在於審察舉薦,審察舉薦的方法在於考核人才的真實情況。

【解讀】

選任幹部,把好政治關並不容易。有些人是政治上的兩面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口頭一套、行動一套。要辨別出“兩面人”,嚴把德才關,就要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探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裡,看政治忠誠,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擔當,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

「好好学习」习近平金句用典谈选人用人

【原文】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典出】

出自清代劉鶚的小說《老殘遊記》。意思是人人都追求公正,就會天下太平;人人營私舞弊,就會天下混亂。

【解讀】

選人用人除了要重視德才兼備,還要重視公正用人。歷史上的盛世治世,都同注重立公道、舉賢良相關。公正用人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組織路線上的體現,應該成為我們選人用人的根本要求。公正用人,要重視風氣。要採取有效措施,遏制住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做到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營造清明的政治生態。

【原文】

我國古代既有文王渭水訪賢、周公吐哺禮賢、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也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悲嘆。馮夢龍在《新列國志》中說:“歷覽往跡,總之得賢者勝,失賢者敗;自強者興,自怠者亡。勝敗興亡之分,不得不歸咎於人事也。”

【典出】

“文王渭水訪賢”指的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周文王一心想訪賢,可是不知道賢人在哪裡,後來出巡至渭水河邊時見到姜子牙正在垂釣,發現這正是他要找的賢人。

“周公吐哺禮賢”指的是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漢末政治家曹操在《短歌行》中也曾引用此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指的是東漢末年,當時的漢宗親左將軍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

“蕭何月下追韓信”指的是楚漢相爭時,韓信起初未被劉邦重用,中途想要離去。但輔佐劉邦起義的蕭何很賞識韓信,發現韓信離開後連夜將他追回。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指的是漢代馮唐為人正直,不徇私情,但遭到排擠,直到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漢代名將李廣一生屢經磨難,戰功卓越卻未得封爵。

“歷覽往跡,總之得賢者勝,失賢者敗;自強者興,自怠者亡。勝敗興亡之分,不得不歸咎於人事也。”這句話出自明代馮夢龍所著《新列國志》,意思是得到賢能的人才就會勝利,失去就會失敗;自強的人會興盛,懈怠的人會衰敗。勝敗興亡的區別,跟人的作用有很大關係。

【解讀】

這一段連續引用了6個典故,借諸多歷史故事說明了人才難得,輕視不得,耽誤不得。要想把方方面面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需要打開視野、不拘一格,充分盤活幹部資源,把幹部隊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出發,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

【原文】

陸游有一句詩寫道:“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幹霄戰風雨。”

【典出】

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苦筍》一詩。意思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輕輕鬆鬆地成為人才,只有多經受磨難,才能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

【解讀】

選人用人要重視實踐經驗。有的幹部工作很勤奮,對自己要求也嚴格,但一到大風大浪來了就沒主見了,總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求穩心態有餘,鬥爭精神不足。要多選一些在重大斗爭中經過磨礪的幹部,這對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和政策執行力大有好處。要加大力度遴選有這種經歷的幹部,同時要讓沒有實踐經歷的幹部到重大斗爭中去經受鍛鍊,在克難攻堅中增長膽識和才幹。要注重從各個方面選拔專業化人才,優化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

來源 丨 黨建網微平臺

「好好学习」习近平金句用典谈选人用人

微信號:wenshuijiancha

長按關注:文水檢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