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寫在前面:奶爸認為,小學前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可以了,最多最多理解20以內的就足夠了。再次重複一遍,數學是一門學科,要由淺入深,要保護孩子們的求知慾。

———————————————————————————————————

在人類的智力發育期,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就要懂得動作表徵、表象表徵、符號表徵、語言表徵和現實情境表徵之間的聯繫和御用。聽上去有點不明覺厲,按照 奶爸來說,就是給娃寫一道2+3,他不僅用筆能夠算出算出答案是5,還要能夠說出自己是根據什麼算出來的,以及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會用橘子啦、積木啦,擺出2+3=5給你看,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掌握了這個加法。那麼我們按照這個,從擺物件到寫出算式來教娃真正理解一個加法算式。

第一步,擺實物,屬於動作表徵。就是擺出2個橘子,再擺出3個橘子給娃看,最後問娃,一共有多少個橘子?邊擺邊讀出來:2+3=5。


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第二步,也是多數家長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表象表徵。它的定義比較拗口,就是用畫圖來表現出具體東西,比如第一步中的橘子,在用實物給娃示範一遍後,切記切記不要急著上數學算式這種符號。一定先畫個圖,小娃畫圈圈(也可以用圍棋棋子來代替)。半抽象地教會孩子,2個橘子加上3個橘子後,結果會得到5個橘子。當然也要邊畫邊讀。

第三步,符號表徵。就是可以上算式了。2+3=5。邊寫邊要讀出來,用聲音和語句把符號表徵與動作表徵相聯繫起來。

第四步,語言表徵。娃會算式後,要鼓勵他用語言說說,自己是怎麼算出來2+3=5的,這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讓娃真正的融會貫通。


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第五步,現實情境表徵。就是娃從橘子學會2+3=5後,再告訴他,下次看到香蕉,也可以這樣加。或者換成2個橙子3個梨,看看他也會不會自覺地算出5來。

第六步,學以致用。從2+3=5慢慢引導孩子開始其他3+3=6,4+5=9的算式。真正明白加法的含義。

以上6個步驟,因心智發育程度不同,或有差異,學習速度有緩有快。但對多數孩子,特別是剛啟蒙的小娃,最好不要省略。其實,上了小學,孩子學四則運算,都是這個套路,明白了思路和方法,才會事半功倍。科學和實踐證明,這才是最有效、最紮實的教法,供大家參考。切記,不可急功近利,不可急功近利,不可急功近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番外篇:介紹2個小技巧

1、湊十破十。湊十破十,是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編寫的幫助孩子記憶、熟練加減法的小工具、小技巧。

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2、數射線是個寶。在經過了10以內畫圈圈的階段後,覺得孩子可以接受的,可以在第二步表象表徵中,替換為略高級一些的數射線,在上面可以演繹加減的直觀形象,讓孩子真正理解加減。

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奶爸教數學(五)怎麼教會孩子2+3=5?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擺正湊十歌技巧和數射線之間的關係。數字,算法是符號,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反應現實生活。如果偏重技巧,忽視數形結合,一味讓孩子通過刷題來熟練,就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就是本末倒置!。這一點望大家牢記。

花生爸爸和叮噹他爸的奶爸成長記,VX:凹凸曼與小怪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