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哥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中,在中国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一篇介绍了哥窑瓷三个特点中的第一个:“金丝铁线”,今天我们来看看哥窑剩下的两个特点:“攒球聚珠”和“紫口铁足”。对前面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主页查看。

首先我们讲“攒球聚珠”: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聚珠”指得就是哥窑瓷的釉层里,有着细细密密的小气泡,如珠如球,若隐若现。

“攒球”指的是比如水珠一般的小气泡大一点的气泡,称之为攒球。

两种气泡在瓷器的内壁或者外壁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大一点的攒球式气泡比聚珠要少的多,有些细小的气派甚至要用高倍镜才能看的清。

这样细小的气泡的存在,可以折射和反射光线,加上哥窑瓷本身的无光釉,让哥窑瓷有了别样的含蓄柔和之美。

宋徽宗曾经为这一现象赋予了一个极为优美的称谓:“沧海浮珠”。

这一切都得益于哥窑瓷超厚的釉层。

哥窑瓷釉层较厚,最厚甚至同胎一样厚。因为这样厚的釉层,里面才能出现细密的气泡,有“攒球聚珠”之美韵。

这也是后人仿哥窑最难仿的一个特征。

在乾隆时期能以假乱真的仿哥窑瓷品,能做到“金丝铁线”,却做不到“攒球聚珠”。

然后再讲“紫口铁足”: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紫口铁足”是源自龙泉窑就有的一个特点,哥窑瓷一开始也就是凭着“紫口铁足”获得了皇帝的喜爱,为宫廷烧制瓷器。

“紫口”其实顾名思义,瓷器的上端口沿处是紫色的。这并不是因为古人在口沿上上色了,哥窑瓷釉层是微微浑浊的无光釉,釉层又厚,上釉时口沿处釉层就会稍稍薄。

上一篇介绍哥窑瓷胎大多为黑胎,紫黑色,铁黑色等。釉层稍薄,烧出来的颜色就淡淡泛出了比黑胎稍稍浅的紫色。

“铁足”就是瓷器的底足部,底部没上釉的地方露出了胎体。由于古代制哥窑瓷的胎骨含铁量较高,胎骨经过高温烧制,黑色的胎骨被烧成了铁色。

这就是“紫口铁足”的现象,哥窑瓷本是青釉,紫口铁足能与青釉配合,完美衬托出青釉的美,使的本来釉层厚重的瓷器有了几分秀丽之美。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哥窑的一大谜团了,哥窑瓷的遗址究竟在何处?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瑕疵美的极致呈现:宋朝哥窑瓷(二)

钧窑、汝窑、定窑、官窑,这四者都有发现确切的窑场,只有流传着哥窑瓷的传说,在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处,哥哥将哥窑开在了那里。对这个传说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哥窑瓷上一篇。

但是诸多学者却对此怀有疑问,传世下来的哥窑瓷,造型仿古仿青铜,俨然是当时宫廷用瓷的样式。若是如传说所言,那哥窑岂不是只是一个民窑了?

后世专家通过哥窑瓷实物进行采样研究,也只能推断:哥窑是当时宋朝宫内的一个官窑,只是当时官窑窑址需要对百姓保密,所以后来战乱,弃窑时做了处理。

所以大家才一直未发现。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古来闲话!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国风文化!

古来说闲话,兴起诗酒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