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哥窯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中,在中國製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上一篇介紹了哥窯瓷三個特點中的第一個:“金絲鐵線”,今天我們來看看哥窯剩下的兩個特點:“攢球聚珠”和“紫口鐵足”。對前面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主頁查看。

首先我們講“攢球聚珠”: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聚珠”指得就是哥窯瓷的釉層裡,有著細細密密的小氣泡,如珠如球,若隱若現。

“攢球”指的是比如水珠一般的小氣泡大一點的氣泡,稱之為攢球。

兩種氣泡在瓷器的內壁或者外壁整整齊齊排列在一起,大一點的攢球式氣泡比聚珠要少的多,有些細小的氣派甚至要用高倍鏡才能看的清。

這樣細小的氣泡的存在,可以折射和反射光線,加上哥窯瓷本身的無光釉,讓哥窯瓷有了別樣的含蓄柔和之美。

宋徽宗曾經為這一現象賦予了一個極為優美的稱謂:“滄海浮珠”。

這一切都得益於哥窯瓷超厚的釉層。

哥窯瓷釉層較厚,最厚甚至同胎一樣厚。因為這樣厚的釉層,裡面才能出現細密的氣泡,有“攢球聚珠”之美韻。

這也是後人仿哥窯最難仿的一個特徵。

在乾隆時期能以假亂真的仿哥窯瓷品,能做到“金絲鐵線”,卻做不到“攢球聚珠”。

然後再講“紫口鐵足”: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紫口鐵足”是源自龍泉窯就有的一個特點,哥窯瓷一開始也就是憑著“紫口鐵足”獲得了皇帝的喜愛,為宮廷燒製瓷器。

“紫口”其實顧名思義,瓷器的上端口沿處是紫色的。這並不是因為古人在口沿上上色了,哥窯瓷釉層是微微渾濁的無光釉,釉層又厚,上釉時口沿處釉層就會稍稍薄。

上一篇介紹哥窯瓷胎大多為黑胎,紫黑色,鐵黑色等。釉層稍薄,燒出來的顏色就淡淡泛出了比黑胎稍稍淺的紫色。

“鐵足”就是瓷器的底足部,底部沒上釉的地方露出了胎體。由於古代制哥窯瓷的胎骨含鐵量較高,胎骨經過高溫燒製,黑色的胎骨被燒成了鐵色。

這就是“紫口鐵足”的現象,哥窯瓷本是青釉,紫口鐵足能與青釉配合,完美襯托出青釉的美,使的本來釉層厚重的瓷器有了幾分秀麗之美。

最後不得不提一提哥窯的一大謎團了,哥窯瓷的遺址究竟在何處?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瑕疵美的極致呈現:宋朝哥窯瓷(二)

鈞窯、汝窯、定窯、官窯,這四者都有發現確切的窯場,只有流傳著哥窯瓷的傳說,在南宋處州龍泉縣(今屬浙江省)處,哥哥將哥窯開在了那裡。對這個傳說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哥窯瓷上一篇。

但是諸多學者卻對此懷有疑問,傳世下來的哥窯瓷,造型仿古仿青銅,儼然是當時宮廷用瓷的樣式。若是如傳說所言,那哥窯豈不是隻是一個民窯了?

後世專家通過哥窯瓷實物進行採樣研究,也只能推斷:哥窯是當時宋朝宮內的一個官窯,只是當時官窯窯址需要對百姓保密,所以後來戰亂,棄窯時做了處理。

所以大家才一直未發現。

不知道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古來閒話!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國風文化!

古來說閒話,興起詩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