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卡友“輝哥”夫妻的遠去,讓皚皚白雪也掩蓋不了那些晦暗的現實。

▎“夫妻車”的辛酸

“夫妻車”的出現始於上世紀的90年代。近些年隨著人工成本增加,油價上漲等原因,出於降低運營成本,維護夫妻感情等方面的考慮讓這一現象變的愈加普遍。

一對夫妻為了生活居無定所辛苦奮鬥,是底層人民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為之的選擇,這背後滿是心酸滿是淚。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夫妻車”諸如:《司機夫妻在卡車上的”性福“生活,老婆直呼很過癮》這樣的“涉性”曖昧的標題比比皆是。

外人大多隻是一種獵奇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媒體為了博取眼球沒底線的擬標題,觀者心態猥瑣的點擊觀看。卡車司機夫妻變成了被利用的噱頭,何其悲哀與諷刺。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卡車人群體——“沉默的大多數”

縱使卡車人有3000萬的規模,卡車人群體仍舊是那個“沉默的大多數”。

外界對卡車人的印象要麼還停留在90年代開車發家致富的“高端形象”,要麼就是各種“瘋狂渣土車”帶來的不守規矩的負面形象。

物流外界如何解讀或客觀或偏頗,卡車人群體似乎仍舊如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般負重前行,無聲無息。這幾年隨著快手、抖音等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有很多卡車人也像“卡友輝輝”那樣通過這些平臺展示自己的生活。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這為外界瞭解卡車人打開了一個扇窗,也算是卡車人跟隨潮流勇於展現自我。做“網紅”與做“卡車人”並不衝突,不過在“卡友輝輝”夫妻的離世被媒體報道之後,卻有很多“卡友”開始聚焦“卡友輝輝”的“網紅”身份,鑑於很多類似事件都沒有被報道而無人問津,有卡友驚呼“同人不同命”,對“卡友輝輝”的“網紅”身份心生牴觸。

我能理解有些卡友的這種心態,同樣的生存狀態,出事以後不同的關注與對待,必然產生心理上的落差。這是一種長期被漠視而積聚起來的怨氣。生活艱辛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這個社會忽視。但是心生怨氣內心牴觸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除了內心失衡於人於己又能改變什麼?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夫妻車”——無奈的選擇

“卡友輝輝”夫妻的不幸固然有其對進藏瞭解不足的原因,更大層面折射的是身處底層人群的艱辛與窘迫。運費的低廉,營運成本的上漲,行業競爭的加劇方方面面都在擠佔卡車人的生存空間,“夫妻車”的出現也是無奈的選擇。

卡車人就像過去的牧民哪裡有“水草”就往哪裡遷徙,無論西藏還是新疆只要有貨源,運費過得去,就會有卡車人接活上路。

平均學歷只有初中水平,人均一年200多天在路上的卡車人群體,捨棄了天倫之樂,揹負了沒法促膝雙親的痛苦,消磨著健康與年華,承受著高風險與不匹配的收入。

一個社會的進步來源於這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保護。現在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成了法律也成了社會共識,年關將至,卡車人卻還在發愁年前拖欠的運費是否要的回來。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卡車人需要被社會關注

我們天天講改善民生,3000萬卡車人生存艱難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民生問題,沒有立法保障卡車人的權益,沒有人去關注卡車人的苦與樂。地球轉到今天,身邊每個人都在喊我要更快,我要更快,生怕被這個世界甩在身後,卡車人不對外發聲,很少會有人去停下來關注卡車人群體,大家都很忙,連卡車人自己都很忙,又如何去苛責人家不給予關注。

所以當人們看到夫妻車出現的時候,不會深究這一背後出現的原因,卻更多的關注卡車司機夫妻如何解決生理問題,這是社會的問題,也是卡車人自己的問題,因為不發聲,因為沉默。


卡車人群體仍舊是“沉默的大多數”


我希望某個事件能激起社會對卡車人群體的關注,我更希望卡車人能自我發聲,只有被關注才有被改變的可能。做網紅也好,發朋友圈也好,能夠客觀真實的展現卡車人的生存狀態,都應該被支持。而那些搞笑耍寶,裝瘋賣傻博出位的也應該被抵制,人們固然需要歡樂與美好,但是刻意的去粉飾太平,本身就是一件幼稚的事情。

補胎就找保車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