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四十年,美團點評助力中國餐飲智能化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餐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北京市商務局和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為了給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聯合推出了“餐桌上的四十年”系列報道,其中“餐飲智能化”節目從餐飲消費者、商家、專家三個視角,講述中國的餐飲智能化的發展。

過去十幾年來,餐飲業的智能化發展,給普通老百姓帶來了便利,為商家帶來效率和收入的提升,而美團點評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則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東城大媽:習慣這份便捷,沒它甚至“沒法生活”

打開手機,“叮”,付款成功。

在蠍王府虎坊橋店,一位東城大媽熟練地用手機在餐廳的美團小白盒上付款,她告訴記者,身邊七八成同齡人已習慣這樣付款。

“以前錢擱兜裡騎車老丟,人家跟你說錢都丟了。”大媽說,現在沒事兜裡都不裝錢,“一分也沒有!”

在這位東城大媽看來,智能收單、外賣軟件這些都極大便捷了她們的生活,如果沒有了這些,她甚至都“沒法生活了”。

商家:小白盒減輕收銀臺壓力,智能化增加收入

在東城大媽就餐的這家餐廳,蠍王府餐廳市場部張經理介紹,美團小白盒已經使用了半年多時間,減輕了收銀臺壓力,方便了消費群體。

張經理介紹,其從15年底用外賣,快三年了,團購用了七八年了,方便了消費者,也為餐廳帶來增收。“如果沒有外賣平臺,一些客人在很多情況下不會來店裡吃;有這個平臺了,他可以在家裡直接點著吃,這也是無形當中給我們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很多人過去認為,外賣平臺多是一些快餐,但張經理介紹,羊蠍子這個品類在美團外賣平臺上每天都有很大銷量。他補充道,“這不僅是增量,還起到了宣傳作用,帶動更多潛在的顧客到店消費。”

專家說:美團點評助力中國餐飲智能化發展

節目中,餐飲老闆內參首席運營官劉曉紅介紹,“餐飲智能化聽起來很高冷,其實它非常日常和接地氣,是為商家更好運營服務的,關鍵是幫商家解決成本、效率和體驗三方面的問題。”

它大致可分為前端顧客引流,中端排隊、點餐、結賬等運營的部分,後端供應鏈的管理。餐飲智能化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隨著美團點評而普及的“評價”、“團購”等等,是中國餐飲業智能化的重要階段。

劉曉紅介紹,隨著餐飲智能化的發展,出現了一千多家餐飲軟件服務商,這就存在行業碎片化,互不兼容的情況,2016年美團成立了餐飲開放平臺,加速了餐飲智能化的發展。

最後,劉曉紅總結道,對於整個餐飲業的發展來講,餐飲智能化是數字化的過程,是餐廳圍繞“成本、效率、體驗”不斷提升發展的過程,也是讓消費者享受更好服務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