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耶律阿保機開創遼國以來,雄距我國北部達200多年,一度稱雄北部和西域,對外代表“中國”。並不是遼國刻意代表,因為蒙古人稱“契丹”,所以此名一直被外國所沿用,至此“契丹”一名是外國對中國統稱,那時“只知契丹,不知有宋”。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我們都知道,遼國皇室都姓耶律,這是一個典型的契丹皇姓。歷來被遼太祖後人沿用,但遼國皇姓除了“耶律”以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姓氏,這個姓氏就是“劉氏”,耶律阿保機也叫作“劉億”,其兒子耶律倍叫“劉倍”。要了解這個不為人知的皇姓以外,還應該瞭解一下契丹人的由來。

契丹的發源地有兩處,一處是西拉木倫河,古代也稱“黃水”,而文獻記載稱“潢河”。另一個處是自醫巫閭山西端的老哈河,也叫“土河”。這一地區從有史料記載來看,是民族遷移比較集中混雜的地區。秦漢時這裡曾是東胡人所處的位置。據史料記載,東胡人是夏朝後裔,後因戰亂逃至此處為生,後被匈奴所滅。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而契丹人發源地又與鮮卑人有交合點。因為鮮卑族發源地被認為大鮮卑山,也就是現在大興安嶺地區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鮮卑人入主中原是經過長期從北向遷徙才實現的,這必然與契丹人發源地有交合。

但據史料記載,契丹人對自己的遠祖有一傳說,傳說是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由於寂寞,就駕著青牛車沿潢水而下,與另一位騎著白馬的仙人相遇,於是仙人與天女相愛,繁衍八子,也就是契丹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遼史》記載,契丹人常以名馬和獸皮獻給北魏,但每次行軍或者進行祭祀時,契丹人必用白馬青牛,以表示不忘本。

但傳說必定無從考證,《遼史》的作者脫脫曾在書中這樣寫道:“遼之先,出自炎帝,世為審吉國,其可知者蓋自奇首雲。奇首生都庵山,徙潢河之濱……”既說明了遼國祖先源於炎帝,也說明了契丹人的發源地。脫脫作為一個治學嚴謹的蒙古人,這處記載並不是憑空想象,是根據契丹人的傳承所記。所以契丹人也屬於炎黃後裔。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遼國開國皇帝因何選劉姓?

傳說耶律阿保機仰慕劉邦,因此改為劉姓,自己漢名為“劉億”。而且對蕭何輔佐劉邦也很羨慕,就把母親、祖母、曾祖母等母姓一輩賜姓“蕭”,耶律德光也將述律平賜姓“蕭”,所以蕭氏是遼國的後宮女人之姓。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但從史料記載看,耶律阿保機祖先在商代時是豕韋氏。據《左傳》雲

:“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豕韋之後,以國名為豕韋姓。在夏朝時,孔甲賜給劉氏18世祖劉累“御龍氏”,並把原大彭氏的封地豕韋,賜劉累作食邑。但劉累喂死一條雌龍後,取消了他的“御龍氏”的稱號,並收回了國名“豕韋”。商湯滅夏,又把封地豕韋封給了劉累後裔,劉氏在商為“豕韋氏”。而史料記載,劉邦的祖先傳至夏朝就是劉累。可見耶律阿保機並不是隨意因仰慕而改姓的,是有史料出處的。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遼國後裔帶國姓稱霸中亞

遼國滅亡後,耶律大石在西域及中亞地區建立了一個強大西遼帝國,繼續為遼國續命。而耶律大石是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他通曉漢文,又是遼國進士。而且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一切按照遼國制度,還採取順勢而為的統治,被稱為一代雄主。雖然耶律大石的劉姓名字不清楚,但耶律大石不會不知道祖宗保留的這個國姓。所以“劉姓”帶到中亞有根有據,只不過歷史演變太長,西遼只經歷三帝就滅國了,這個神秘“國姓”或許已經失傳了。

遼國皇室複姓“耶律”,但他們還有一漢姓,除自居外可追溯上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