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品茶湯:茶的厚薄與濃淡


教你品茶湯:茶的厚薄與濃淡


很多人愛喝濃茶,一杯茶一半以上是茶葉,水還不足一半,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濃茶味道更足,喝起來更有味兒,茶稍微淡點就覺得沒茶味,喝起來沒勁,其實喝濃茶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飲茶習慣,長期喝濃茶會加重身體負擔。

一款茶喝起來有沒有茶味我們可以用茶湯的厚薄來形容,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關於茶的厚薄的問題,大家在飲茶時可以通過對比不同的茶的厚薄來品鑑茶湯。


教你品茶湯:茶的厚薄與濃淡


茶湯濃=茶湯厚,茶湯淡=茶湯薄嗎?

當然不是!

茶湯的濃淡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區別在於味蕾的感受,就像一盤菜的鹹淡一樣,還是那盤菜,但是調味品給下重了,味道也就重,茶也是同理,不論濃淡,它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

茶湯濃淡的影響因素

①投茶量

一杯糖水,糖放的越多就越甜,泡茶也是一樣的,茶葉投放的越多茶湯口感就越濃。

②浸泡時間

也可以理解為出湯時間,一壺茶出湯越慢肯定是越濃的,所以我們在泡茶時可以通過改變出湯時間來調節茶湯濃淡,喜歡淡茶就快出湯,多幾泡。

③水溫

溫度越高茶葉的水浸出物就越多,因此,很多不好泡的老茶、粗茶就會用高溫沸水沖泡,相對而言嫩茶就會80℃左右的水來泡,如綠茶。


教你品茶湯:茶的厚薄與濃淡


茶湯厚薄

茶湯的厚薄與茶的濃淡很容易讓人混淆,但確是兩個內涵完全不同的概念,茶湯的厚薄是由茶的內質所決定,指飽滿度,僅靠後天沖泡是無法改變的,茶葉所含的內質越豐富,泡出來的茶湯就越厚。那麼如何判斷一款茶的厚薄呢?有兩個訣竅:

①看:就是觀察茶湯外觀,茶湯顏色的深淺並不能作為判斷一款茶的依據,色淺的茶可能是味厚,色深的茶也可能味薄。我們要看的是茶湯色澤是否均勻、清透卻不失飽和感、粘稠感使茶湯搖晃起來緩慢或有掛杯現象,茶湯表面若隱有一層油光,也可能是茶葉內質豐富產生的。相反,茶湯薄則形散。

②品:茶的品質如何一品便知,“厚”的茶喝起來會有醇厚、軟糯的飽滿感,即使淡茶喝起來唇齒也會感受到茶的香醇,入口柔滑。而茶湯薄則味淡,甚至會有水味,這樣的茶即使增加濃度口感也不會好。

茶的厚薄體現的是茶品質。茶內質的豐富不能靠多放茶葉少放水來增加,是茶本身的所決定的。


教你品茶湯:茶的厚薄與濃淡


茶湯厚薄的影響因素

①茶葉原料(先天因素)

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咖啡鹼等物質的多寡是茶湯厚薄的決定因素,而決定茶葉內質多寡的就是原料的培植,好山出好茶,比如雲南盛產普洱,並且只有雲南才能產出好的普洱茶,這就是因為海拔、日照、水量、土壤、氣候等天時地利為培育好茶樹提供了絕佳條件,也因此買茶時山頭、產地如此被看重。很多人愛喝春茶也是同樣的道理。

②製作工藝(後天改造)

茶樹生長環境決定了茶葉的內質,但並不是說後天就無法改變,不同的加工工藝形成了茶的不同品質,因此才會有六大茶類的區分,所以加工工藝也能轉換茶葉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