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浸淫 18 年的張泉靈,如何“跳出魚缸”?

在体制浸淫 18 年的张泉灵,如何“跳出鱼缸”?

今早(9月9日)八點,中央臺著名女主播張泉靈女士髮長文宣佈,已從央視離職,進入創投界。其實在昨天張泉靈女士已經以新身份“紫牛基金合夥人”現身今日頭條的活動並任主持。而有報道指出,早在七月上旬,張泉靈已經從央視離職。7月13日,獵豹 CEO 傅盛創辦的孵化平臺曾通過官方微博對外公開宣佈,張泉靈女士以顧問形式加盟該機構。

張泉靈女士那篇“要跳出去的魚缸”的長文,在朋友圈廣為流傳。這一篇可能的確刺痛了許多人到中年、生活僵化的職場人士,也可能迷倒了許多以張泉靈女士為人生座標榜樣的青年學生,本著“忠言逆耳”的原則,筆者不僅想問:張泉靈女士在體制內 18 年了,如今央視落寞、互聯網+ 崛起,這個時候才想“跳出魚缸”,早幹什麼去了?

“講情懷”徹底過氣

其實本來講情懷沒什麼,做正事之外,講一講情懷,可以理解。悲劇的是,現在流行一種把“講情懷當正事來做”的風氣,拜老羅出神入化的情懷功力所賜,“我有情懷”終於在 2015 年成了一個幾乎人人拿來調侃的句式。

剛剛進入創投領域的張泉靈女士,也要從“講情懷”開始做起,沒辦法,因為從目前來看,這是最好的發聲內容,雖然張泉靈女士有 18 年的體制工作經驗,但是現在面向科技創業圈,她只能講“情懷”。

這可能是一段難熬的日子,希望張泉靈女士在“情懷”之外,能多講點別的。如果能講一些體制黑幕,比如 09 年那次央視員工樓頂放煙花,造成大火損失納稅人 1.2 億的事件就最好不過了,畢竟調查報告至今都沒有完全公開。

做新聞人時,沒有盡到的職責,希望“講情懷”的時候,可以順便講一講。

體制反對“顛覆”

張泉靈女士 1996 年畢業,1997 年進入央視,一畢業,張女士就擁抱了體制這個土壤,開始了體制內之路。

體制是什麼?是服從、控制、權力集中。截然相反的,互聯網倡導的是賦權、自由、去中心化。每一點都和體制內思維形成對抗,格格不入。但是,張泉靈女士在體制內一待就是 18 年,而且幹得風聲水起。誰也不能否認,她深諳“體制之道”。

如果這一次試水互聯網創投,張泉靈女士能夠迅速進入角色,或許只有兩個原因:一、張泉靈女士的確有極其出色的學習能力 (筆者選這個);二、張泉靈女士過去 18 年在體制內可能過的是一種“口是心非”的生活。

新思維需要長時間積澱

張泉靈女士選擇這個時候離職進入創投領域,筆者認為,可能和央視日落西山的背景關係更大。如果張泉靈女士選擇早三年離開投身創投,或許更能說明她具有獨到、前瞻的眼光。

要知道,做科技投資,除了要拼體力、耐心,前瞻的眼光是最重要的。試問,沒有足夠的經驗積累,張泉靈女士如何從如今數目眾多的“PPT 創業項目”中,做出判斷?筆者表示嚴重懷疑。可能這也是張女士暫時不適合一流的創投基金,更適合本土化的二流創投孵化器的原因。

有報道指出,傅盛看中的是張泉靈女士的人脈資源。這就解釋得通了,18 年體制內的積累,以張泉靈在傳播領域的才幹,有前央視女主播站臺,傅盛投資的創業項目,應該不愁眼球。只是,不禁反問,你們這樣把張泉靈當“花瓶”用,真的好嗎?

回到本文最初的問題:張泉靈女士在體制內 18 年了,如今央視落寞、互聯網+ 崛起,這個時候才想“跳出魚缸”,早幹什麼去了?恕我直言,張女士的這一決定,很難說沒有“投機”的成份在其中。

別把“互聯網+”變成名利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