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齐瑞云给出答案

本网讯:(记者 牛付彦)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河南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原银行开封分行金融高管、民建开封市委副主委齐瑞云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她的建议。

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齐瑞云给出答案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针对河南省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故建设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赶超具有重大意义。

就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齐瑞云委员指出,目前我省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创业阶段,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处于创业者的掌控之中,据调查表明,河南省中小民营企业主平均年龄只有40.5岁。在当前特殊体制的影响下中小民营企业具有先天的缺陷,尤其是在企业制度上缺陷比较突出。

同时齐瑞云委员也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

1.家族制度局限,组织结构缺失,职权划分不明确。

我省中小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家族企业,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的,企业主大都独揽大权身兼数职,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职位和重要部门均由企业主及其亲属掌控,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具有浓厚的血缘化特征。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主无暇顾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建立,对职权的细分和明确界定都不太重视。中小民营企业的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越发突显,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造成组织结构缺失、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不清、权利模糊。现代企业制度中要求的基本组织制度在众多中小民营中根本没有建立或纯属虚设。

2、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因管理不善而垮台的中小民营企业比比皆是。我省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面临管理方式排外的瓶颈制约。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身兼数职独揽大权,规模较小,员工数量也不多,大都采取人治的亲情化管理模式。在日常经营上大多以个人理念和经验为主,决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忽视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容易导致盲目决策。有的企业虽然注意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但实际上大多由于缺少执行力而成为摆设。

3、企业文化缺失,企业家文化基础薄弱。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对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省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主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往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企业文化的建设。在某些成功的中小民营企业中,领导的行为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很大,形成了“老板文化即等于企业文化”现象。由于企业家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层级偏低,缺乏企业凝聚力,这种企业文化将难以支撑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齐瑞云委员提出了五点建议。

明晰产权、优化产权结构: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股份化是产权明晰之路。首先是明确产权主体,只有清晰地明确了产权主体,企业主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上,有利于减少因为权、责、利不明确而导致的“搭便车行为”。产权归属明晰后要明确产权责任,只有责任明确才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减少风险。其次是科学配置产权结构,实施产权开放,引入社会公众股东和法人股东,从而实现产权的社会化与公众化。

优化组织结构、科学分配职权:建立企业内部的市场化组织,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的协作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交易原则,各部门之间实行独立核算并建立成本和利润中心,促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竞争和比拼。构建适应信息流程需要的,以加快信息内部传递为基础,扁平、高效、灵活的新型企业组织,并利用信息技术简化中间管理层。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激励、监督机制:管理没有固定模式,永远没有最优,只有最合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渐被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所接受,但是人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制度的先进性上,人的作用必须体现在对制度的执行上。

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执行监事或独立监事,由家族成员或外部专业人才实施监督,并合理分配监督机构中外来专业人员和家族成员的比重,明晰各组织机构职能和责任,从而建立起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企业主要对经营业绩优秀的经理人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赋予经理人股份的优先购买权,这种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此外,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方式应尽快完成由集权向分权、由专断向民主、由经验向科学、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提高企业家素质,建立特色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竞争已发展到文化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根据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民营企业文化的重塑”,将大大增加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整体形象、品牌、企业环境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员工的道德观、企业精神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在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