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的评价秦桧?

历史杂谈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这是秦桧未得志时,当私塾先生时写的诗句,同是清寒困厄,有的人箪食瓢饮不改其胸襟气魄;同是授业解惑,有的人因材施教贤者七十二,弟子三千,而秦桧的诗句里,充满了郁郁寡欢和愤愤不平之气。不平则鸣,倒是正常,但是不能随遇而安的人,也极容易被诱惑勾引,步入歧途。

再看另一首,《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这首收在《全宋诗》里,报复志气尚有鲲鹏展翅的气势,但是可能的骨子里的那种坚韧与铮铮。这样的诗,这样的人,容易让人想起另一首绝句: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看着慷慨激昂吧,结果讽刺异常吧?



秦桧进士及第,也算是饱读诗书,颇有才学之人,在成为奸佞权臣之前,他还是有些风骨担当。 宋钦宗时,秦桧曾经上书上奏,不该示弱于金军,应该加强军事设防,甚至在被任命为职方员外郎,不久改为干当公事后,秦桧认为此职专为割地求和,三上奏折请求辞去此事。

这个时候的秦桧,还会顾及到声名气节;还能顾及到他曾经学过的礼义廉耻;还能不为五斗米摇尾乞怜。但是,这都不是在生死关头。他的上书上奏,还是温和一派,没有慷慨激昂;他的拒绝和请辞,也是不想折损自己的声名,不想蒙羞子孙。

然而从他被俘入金国之后,当生死都操控在金人手中,当俘虏的身份让他丧失了为人的尊严,而他又惜命,不肯慷慨就义,不想以身殉国,这个时候,他读过的书,就像听放过的屁,凭什么要记得?凭什么还得念念不忘 ?

只怕在生死关头,他已经忘记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忘记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许他被李若水宁死不降的惨烈现场吓尿了,也许他亲眼目睹徽钦二帝献俘成羞,皇妃帝姬被欺凌侮辱后,内心防设崩塌,三观皆毁,是非不分,唯有活着,还得好好活着,才是他人生目标了。



所以南归之后的秦桧,撕去了从前在乎的颜面声名,也不再在乎后世对他的鞭挞评说,甚至在害死岳飞后,韩世忠责问他岳飞所犯何罪,秦桧也好意思大言不惭地说出“莫须有”三个字。

这个时候的秦桧,连块遮羞布都懒得找,只要能揣测高宗的心意,只要能讨得皇帝主子的欢心,只要能保全自己的性命无虞,能保全自家的荣华富贵,就算典当了媳妇烹主了儿子,他都会再所不惜。

别说秦桧是书生意气,书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不代表骨头不硬,气节可亏。同去的李若水被割舌断指,还不是大骂不止?只能说,秦桧本身就是利己,为了自己利益可以抛开家国荣誉,善于揣测圣意,奉承钻营以求权柄在握。没有谁是读了俩首艳詩就去调戏良家妇女,他骨子里就是那种货色!



这是个人看法,为了客观,摘录了历代知名人士对秦桧的评价:

夸他的

赵构: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胡适: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

张岱: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

骂他的

脱脱:说了很多,总结一下第一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第二权倾朝野,排除异己。第三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第四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袁燮:自秦桧当国,阴与虏结,沿边不宿重兵。

俞蛟:身为宋臣,反为金人作奸细,必欲其君纳币称臣于敌而后快,致燕云不可复,两宫不可返。 朱熹: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

梁启超: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

梁羽生:秦桧是“两个中国论”的祖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黯夜寻欢1


初为官,颇有政绩,名声极佳。深受宋徽宗喜爱,委以重任——整理校对全国各地公文。秦桧心细如发,头脑聪慧,创造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字体。宋徽宗十分赞赏,下诏以秦桧的这种字体为范本,全国学习、通行。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在大家都熟悉的宋体字。毛主席也曾盛赞,秦桧的书法艺术造诣。

但后来,秦桧改变了初心、腐朽变质、一心一意攫取私利。从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着想。对外,吓破了胆、奴颜卑膝、屈膝投降、乞求和平;对上,为虎作伥、见风使舵、观颜察色、诡计多端;对下,残害忠良,祸国殃民,心狠手辣、不计后果。

遗臭万年的秦桧夫妇,永远跪倒在流芳百世的岳武穆墓前,是活该;是罪有应得;是自作自受。任何人的翻案都是千夫所指、不得人心。


分贝民


什么客观评价?全是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毛主席曾经预言过“翻案不得人心”。赵构也好,秦桧也罢,两人都不是好东西。非要从里面挑一个主犯和从犯,错大错小,甚至为秦桧鸣冤叫屈。其真正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暗渡陈仓隐其心。历史上应“客观”评价的事有许多许多,为什么单单从秦桧开始翻案,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岳飞几千年来代表了中华民族朴素的精忠报国精神,而且己经被摘掉了英雄的光环。其二是秦桧的所做所为代表了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共有行为,有其代表性。更重耍的是秦桧的形象一直跪在世间,历史和人民从沒忘记,随时随地的在警醒着人们。如果把秦桧的跪象换成赵构或让其站立起来,其结果是可想而知,那将是一个思想混乱的民族,世界观颠覆的国家。外国势力的和平演变恐怕就能轻松的实现了。如果这一代实现不了,通过反复不断的灌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迷茫,让下一代实现,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暮鼓邦基固晨钟警世尘


【宋史】中明确记载,秦桧乃秦香莲之子。当年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进京告状,包大人怒铡万恶的陈世美,为秦香莲报仇雪恨后,给了秦香莲五百两银子,让她回家教孩子耕读,千万莫要做官。

秦香莲望子成龙,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让儿子科考。没想到此子骨子里遗传着其父的恶德,比其父陈世美更加恶毒,祸国殃民,陷害忠良。

【宋史官录】记载,秦香莲再嫁恩人韩奇,儿子依然姓秦。秦桧25岁参加科考,因韩奇拿不出钱来,用石头活活砸爆韩奇脑壳,邻居瞎看亲见,秦桧砸韩奇三十二石头,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秦香莲劝说秦桧【人都死了,手下留情吧】。秦桧大骂【死不要脸的荡妇,砸死你野男人是为父报仇】,说完一高边腿踢向秦香莲头部,当场脑震荡,三日后而死。秦桧放火烧了房子,扬长而去。

【宋恶档案】载,秦桧到了京城,科考失利,认大太监吴良为父,无恶不作,打死卖糖葫芦的刘老根,火烧刘姥姥的大观园。把十九名盲眼人推入河中。秦桧当时是京城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后来参加国子监复读班,结交狐朋狗友,坑埋国子监名儒三人,焚烧教科书一万三千册,骂死校长王朗,盗墓三十八座。拐卖妇女儿童,丧尽天良。秦桧曾经的绰号就是【秦拐子】,据曹雪芹证明,拐卖连英的就是秦桧。

秦桧在他太监干爹的庇护下 ,金榜题名,恶性不改,害死爱国名将67位,人们痛恨之极,发明了油炸桧,以泄仇恨。千百年来,秦桧夫妻跪于岳飞墓谢罪,那是罪有应得。历史不容恶者惺惺相惜。


白这个颜色


问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有病,是不是过了几百年,今天的抗日英雄几变成了不识时务的家伙,汪精卫这样的败类到成了英雄,真是可耻,可恨,该诛九族。那些为秦桧翻案的人,不是无知,就是无耻。好让这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英雄,成了软骨头。要客观,可以看一下历史对他的评价,足够客观。不管是对手,还是同胞,对背叛自己的同胞,族人的人都是看不起的,否则抗日战争胜利后,那些汉奸败类为什么不跑去日本,或者第三国。还等着自己族人,同胞来审判。从古至今,世界所有的名族都尊重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坚定不移的人,那怕对方是敌人,像秦桧这样的人,只知道讨皇帝喜欢,不知道为民族奉献的家伙,尽然还有人为他翻案。一朝天子一朝臣,连清朝都不为他翻案,我们今天尽然还有人为他翻案,实在无语了。


欧阳朝渊


秦桧,没必要为其“洗白”!因为,中华民族千百年塑造的“汉奸”卖国贼!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他的历史无绝对关系!就象一个演员是反面角色!他高喊“那不是我”!他律已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不做奸臣,不当汉奸卖国贼!对中华民族贡献非常大!所以,他和岳飞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正反两个角色的教材!千百年过去了!你们却说:喂!你们教育错了!自己不绝可笑吗?所以,用考史来纠正中华文化!是羞辱中华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恶毒攻击!此种风气不能长!要严厉打击!不要造成中华文化,不是“史实”的多的很?要逐一修正?给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口实!历史可以考史,不能用来考文化,攻击中华民族精神!


高小411


所谓客观就是不偏不倚站在第三方立场说话。在对古人的评价时,没有史料做依托就谈不上客观公正,因为我们对古人的了解全凭史料的记载,除非我们会穿越回古代。因此脱离史料的意淫是没有任何价值和公信力的!

而对于史料的运用,我们要掌握三原则:

1.避免做出的结论的来源不明。2.避免孤证。3.避免使用对于史料的采撷采取“和则用,不合则弃。”的鬼把戏!

下面就秉承这个三原则对柳香667的黑岳挺秦文进行点评:

一、柳香667说:

秦桧是评书中的奸臣,却是现实中的忠臣。他采用灵活务实的政策,不仅稳定了局势,还使宋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举世属目的超级大国。

点评: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定性,应当用历史见证人所记载的史料说话,如果你仅用喷来说话,没有任何证据反证你的话的合理性,你的证据仅仅是你那两片薄嘴唇。和人家有理有据的论证相比之下,谁的话最有公信力呢?明眼人一看便知。

而史料记载的秦桧又是什么样的呢?

本来南宋经济通过南宋初年的中兴名相李纲、吕颐浩、朱胜非、赵鼎等人的励精图治,南宋的经济形势日渐好转,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南宋的国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宋金对峙以及南宋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绍兴和议后,秦桧为了媚奉金国主子,为其金国主子搜刮“岁币”,秦桧及其党羽想方设法地榨取民脂民膏,不断地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宋史.胡铨传》) “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在秦桧专权当国时期,南宋财政由于秦桧集团的贪渎和向金国进贡“岁币”而陷入全面窘困,“府库无旬刀之储”。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秦桧大肆横征暴敛,秦桧“密谕江、浙监司暗增民税七八”,结果导致“民力重困,饿死者众”(《文献通考》卷5)。 当时南宋老百姓评论说:“自秦太师讲和,民间一日不如一日”(《胡澹庵先生文集》卷14《与虞并甫》)。这个“萧然”景象,便是有些人所宣称的和议之后带来的“繁荣”!这种颓势在秦桧死后的孝宗朝才有所扭转。

二、柳香667说:

秦桧帮助皇帝收回悍将兵权,使将不能骄,兵不敢惰,增强了国防力量。在他执政期间,从未发生搜山捡海捉赵构的险境。他在朝中正直大臣万俟卨、张俊和岳家军爱国将领王俊、王贵等人的配合下,粉碎了岳飞未遂政变,依法处决了反贼岳飞,消除安全隐患,为宋续命一百五十年。

由于功勋着著,被圣君赵构封为申王,赞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他是可以和赵普相比的杰出政治家。

点评:

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颠倒黑白到了极致!

事实是,南宋创建之初在战争中创建出来的铁血之旅被秦桧破坏贻尽,兵骄将惰。绍兴和议后,做为金国的内应,秦桧配合金国变本加厉的破坏南宋的国防力量。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9 记载:“(秦桧)其任将帅,必选驽才”,而驽才将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 (《朱文公文集》卷75《戊午谠议序》)记载: 对于战备之事,却是“士马销亡不问,干戈顿弊而不修”,使得那些“士大夫豢养于钱塘湖山歌舞之娱,无复故都黍离麦秀之叹”,“此桧之罪,所为上通于夭,而不可赎也!” 绍兴三十二年,王之道在奏章中指出:“吾之宿将,比自讲和以来,初无尺寸之劳、毫发之功。二十年间,享其富贵尊荣。……黄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养倍侈,有非言之所能尽者,孰肯披甲胄、冒锋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哉?”(《祖山集》卷二十《与汪中丞画一厉害札子》) 南宋大臣袁燮在奏章中指出:“自秦桧当国,阴与虏结,沿边不宿重兵。”

在秦桧的折腾之下, 致使南宋军备废弛。 经过二十年的文恬武嬉偏安淫乐之后,南宋的国防力量大为削弱, 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压制和破坏,到了金国再次发起攻宋战争的公元1161年(秦桧当时已经死了),南宋军备已废弛多年,宋军将士也早已失去绍兴十年时的那种进取之心和雪耻之志。

而从未发生搜山检海擒赵构是他的功劳吗?柳香667真是无耻之致!没有以岳飞为首的抗金力量的护佑,恐怕赵构早就被金军擒到北国陪他父兄跳牵羊礼了!

而岳飞之死,有充分的历史证据证明是遭秦桧陷害所致。

孝宗为岳飞平反时高宗还活着,没有高宗的默认,孝宗根本不敢给岳飞评反!孝宗在评反诏书中说“会中原方议于櫜弓,而当路力成于投杼,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用西汉周勃、周亚夫父子冤狱喻指岳飞之死,虽暗示岳案是冤案,却不肯明说。在给岳云复官的诏书中说岳飞“困于谗诬”被杀,已经暗示责任在秦桧身上。

嘉泰四年,宋宁宗赵扩追封岳飞为鄂王。赵扩下旨论曰:岳飞“虽怀(郭)子仪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李)林甫偃月之计,孰拯其冤。”把秦桧比做李林甫,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开禧二年,赵扩下令追夺秦桧的“申王”爵位和“忠献”谥号,改谥“谬丑”,并指出其罪行:“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

在理宗宝庆元年,宋廷就岳飞案件颁布《赐谥告词》,告词道出了岳飞的冤情:“夫何权臣,力主和议,未究凌烟之伟绩,先罹偃月之阴谋……昔孔明之志兴汉室,子仪之光复唐都,虽计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异……(岳飞)英灵如在,茂渥其承,可依前故太师、追封鄂王,特与赐谥忠武。”从中可以看到,权臣指的就是秦桧,岳飞是冤的。假如岳飞谋反是铁案,岂能被南宋当朝四位皇帝推翻?

对柳香667的总点评是:

论证历史人物,仅凭脑洞大开的臆造是没有公信力的。这种做法的结局,打个比方说,就像一个小孩子当众说他爸是李刚,然而当大家契而不舍的刨根问底时,才发现他的爸爸是小偷一样的可笑。

历史不是靠想像,怀疑需要证据。

格局决定视角,秦桧卖国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他做为金国的内应,所执行的是他金国主子的指令,虽然帝王出私心对他有褒有贬,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眼光是亮的,宋代的史料浩繁,但是无论正史和野史,无一不说秦桧是奸佞。为什么?难道所有的史家和秦桧有仇?人心向背说明一切,主和就有利于国家吗?汪精卫还主和呢?人们不也给他建跪像了吗?而宋室对秦桧最终的定性还是奸臣,除非你对宋史不熟,否则你会清楚。因此像柳香667和晓风2016之流的点评无非有两种,一是他们是一对史盲型的喷子。二是他们是一对人格低下的人渣,因为他们黑岳粉秦的形式是在完全不尊重史料通过胡说八道的臆造而成的,他们的心是黑的。



董小华E


有关岳飞之死,主要责任究竟是赵构和秦桧?近来有些人挑出来争论不休,说是岳飞不懂政治,要迎回二帝,则赵构担心皇位不保,所以杀害岳飞。从《射雕英雄传》来看,金庸先生也是偏向此种观点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我在悟空问答中已经分析过几回了。徽钦二帝被俘,随行人员皆坚贞不屈,唯有秦桧成为金人座上宾,而且金兵久攻楚州不克时,又出面劝降楚州军民,最后受金人派遣回南宋做内应。凡此种种,即便是他没有杀害岳飞,他的汉奸身份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当然,很多网友替秦桧开脱,有的是美帝等西方豢养的水军,来忽悠国人的爱国正义感的,也有的可能是秦氏后人,还有的也可能是古金国地盘上的人。历史在进步,当日的宋金之争,在今天已经是自家兄弟之间的矛盾了。但是,当时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的性质,不会因为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秦桧的汉奸性质也不会变化。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当时金国有一个如秦桧这般为了南宋而出卖金国的人,也一样的不容于今世。

再回头来说岳飞之死秦桧究竟是不是主要责任?说秦桧是听命于赵构的人的说法是,岳飞不懂政治,几次向皇帝提议立皇储,惹怒了赵构;岳飞一军独大,功高震主;岳飞的口号是迎回二帝,赵构担心皇位不保……这些理由初听起来,也似乎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试想,如果因皇储之事惹怒赵构,赵构完全可以罢免岳飞,用不着杀他,此罪也罪不至死。北宋时范仲淹等人都曾经此理由被罢过官,时代不远,有史为鉴,赵构不可能因此事杀岳飞;怕岳飞一军独大,道理是一样的,既然能杀岳飞,自然也能罢免岳飞;至于怕岳飞迎回二帝,皇位不保,这理由最能混淆视听。古代皇位虽然大部分是先皇指派,但也还是要看皇子之间的实力的,李世民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历史上此类例子也非个别。况且徽宗已经将皇位传给了钦宗,就算是迎回二人,一个是已经禅位了的上皇、一个是亡国被俘靠自己救回来的先皇兄,赵构真的会担心?他此时已经政权稳固,如果能救回二帝,他的名声口碑必定会空前的高涨,就算钦宗还想复位,也只能是有心无力。赵构有必要为担心此事而杀害岳飞吗?更何况,当时南宋的半壁江山,金国是虎视眈眈,能打败金国的,只有岳飞一人。赵构就算没有开疆裂土的野心、也没有恢复故国的理想,总不至于保障他偏安南宋一隅的想法都没有吧?只要有这一个想法,他就不会自毁长城、杀害自己的悍将。能让赵构下决心杀害岳飞的,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岳飞事实上已经在谋反、而不是担心他谋反。但事实岳飞确实没有谋反,赵构没有理由陷害岳飞。有理由和动机陷害岳飞的人,只有秦桧,岳飞一日不死,这个汉奸一天寝食难安。有些替秦桧洗白的人说,岳飞有谋反的可能,这真实滑天下之大稽!试想岳飞已经被害死了,杀害的罪名尚且只是“莫须有”,如果岳飞有一点点谋反的迹象,罪名还会是“莫须有”吗?也有人拿岳飞接到了第十二块金牌才回朝,这就是有谋反的想法。这种说法就更荒唐了,因为岳飞如果真有谋反的想法,那十二道金牌无异就是岳飞行动的冲锋号,他还会回去?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岳飞只是不愿痛失良机罢了,因为古代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而这个良机正是秦桧所担心的,所以秦桧才不顾一切的害死岳飞。

我想,这应该就是对秦桧最公正的评价了。不惜篇幅长,一次性将给秦桧洗白的借口全部解释明白,免得当代汉奸们再多花心思洗白秦桧!


hope195575576


现在生活好了,有些人搬弄是非,篡改多年以来给国人的认知。如诋毁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又把宋朝的秦桧和岳飞来炒作,确实是有损人格和国格,试问一个民族没有灵魂,没有英雄,还有什么前途?

秦桧要翻案以后谁还当兵谁还保卫国家?我就不知道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传承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对的。无论当时背景怎么样?在现代人的思维中对的永远是对的,错永远是错的,恶意炒作,混淆是非,一听了罢


和谐摄制A


我想有些人为秦桧翻案是受《厚黑学》影响,秦桧只是主子的帮凶,帮凶难道就无罪吗?岳飞被某些国学家说成是不识时务,难道帮凶,汉奸,卖国贼就识时务吗?被后人唾骂的后果都没考虑,难道就叫识时务骂?一本虚构的《三国演义》都成了国人推崇的历史,巅倒黑白,人们都信以为真,没人提出翻案,而却对秦桧,袁世凯,汪精卫之流翻案,你们是何居心?不同政权对历史人物有不同评判,会造成不公,这一点我承认。但这是既得利益的当政者的观点,不能代表人民和真相。教科书可以不值得相信,但真相真理我们要坚持。民族精神我们要坚持。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我们要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