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是我國農曆二十節氣中的第23個,通常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2019年的小寒在1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時為小寒。小寒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來到了。

關於小寒,中國古代典籍早有記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意思是說小寒處於十二月節初,雖然很寒冷但還不是最冷,因此稱作小寒。到了月中,便是大寒,那時候更冷了。實際上,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歷史上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公元前2世紀的《逸周書·時訓解》中說小寒有三侯,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意思是說,在小寒這天,正在南方越冬的大雁感知到陽氣回升,於是避熱開始向北方回飛,到了立春前後就全部皆迴歸北方了歸矣。在小寒過後五天,喜鵲開始在枝頭築巢,準備繁殖後代。再過五天,野雞因為感知到陽氣的生長而開始鳴叫求偶。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是一個有著陰鬱表象、也有著強大腎氣儲備的時節。不管這世間有多少風霜雨雪,自小寒開始,自然界的正能量是正式開始逆襲了。最冷的時間,卻因為陽氣初生,一改冬至前的死寂沉沉。生命氣息暗湧,最能感知陰陽變化的鳥類已開始行動煥發勃勃生機。正可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三九三,凍破磚。三九一般在1月9日至17日,恰在小寒節氣內,因此說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便是小寒期間。而此時,我國大部分日最低氣溫都在0°以下,最北的黑龍江部分地區甚至氣溫還在零下30°以下,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寒冷程度可想而知。華北大部分地區日最低氣在零下15°左右,有的地方甚至低於零下20°。相對北方來說,長江以南地區的氣溫高了許多,但日最低氣溫也在0°左右,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華南南部地區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大風降溫,雨雪頻繁,氣溫最低,是小寒節氣的主要氣候特點。因此人們一定要防寒保暖尤為重要,注意不要受寒受凍,保持身體健康。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期間,正值農曆臘八節。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孔穎達在註疏中解釋說:“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臘八”這個節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後世的佛教傳說也有很大關係。據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因傳說釋迎牟尼出家後,苦於修行,在飢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曆,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在臘八節,大的寺廟都煮臘八粥佈施四方眾生,而老百姓在這天也有喝粥的習俗。

雖寒尚小,未寒至極——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關於小寒的詩作,歷代流傳下來較多。唐代詩人元稹的《小寒十二月節》:“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聚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通過描寫小寒期間的物候景象,反映了冬春交接前的氣候特點。而南宋代詩人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意思是孤獨悽清的木芙蓉,冒著初秋寒意而開,花的心就像自己的心一樣,悽楚不已。但是哪怕寒霜常留不去,木芙蓉也不會如春天的那些嬌嫩花兒一樣,容易凋謝。詩中很好地融物以情,喻己以物,渾成一體。

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