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圖鑑-瑞香狼毒


瑞香狼毒,白狼毒,川狼毒,斷腸草,狼毒疙瘩,小狼毒,順水龍,矮茉莉蕘花,棉大戟,甘遂

生於向陽山坡、草叢中。 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藥材主產於西北、東北、河北、內蒙古等地。多自產自銷。

【藥用部位】以根入藥。中藥名: 狼毒。 【採收加工】秋季挖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主要成分】根含格迪木任(gnidimacrin),河朔蕘花素(simplexin),瑞香狼毒任(stelleramacrin)A、B,狼毒素(chamaejasmin)A、B、C,異狼毒素(isochamaejasmin),瑞香內酯(dephnetin)等成分。此外,尚含揮發油。 【藥理作用】抗腫瘤,抗菌。

【性味功能】苦、辛,平。瀉水逐飲,破積殺蟲。 【主治用法】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結核,疥癬。內服: 煎湯,1-3克;或入丸、散。外用: 研末調敷;或醋磨汁塗;或取鮮根去皮搗爛敷。體制虛弱以及孕婦禁服。 乾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 狼毒,醋磨塗之。(聖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