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10年,澳砸2400億再當“馬前卒”,但結果非常尷尬

近日,澳洲做出了一件“領先世界”的事——簽訂了2019年的首筆軍購大單,而且,這筆在年初簽訂的軍購大單數額絕對夠大,甚至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內,都不太可能有如此規模的大單出現。

前幾天,澳大利亞砸下500億澳元(約合355億美元、2400億人民幣元)和法國海軍造船集團正式簽訂了一份潛艇採購合同。這筆合同內包含12條常規動力潛艇,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軍火交易。

苦等10年,澳砸2400億再當“馬前卒”,但結果非常尷尬

這批潛艇,澳大利亞苦苦等了10年有餘。澳軍先前使用的“柯林斯”常規潛艇雖服役時間不長,但故障頻發,常年癱瘓在港口內。在2009年,澳軍就已經為替換“柯林斯”潛艇一事設下時間表,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潛艇採購計劃被一拖再拖,直到2016年,澳洲才和法國確定了採購意向。

這次澳大利亞向法國採購的潛艇被命名為“短鰭梭魚”,是法國“梭魚”級核潛艇的定製型號,據法國方面人員透露,“短鰭梭魚”和“梭魚”的差別,只在於“短鰭梭魚”使用常規動力,其他設備和性能均和“梭魚”級核潛艇相仿。

苦等10年,澳砸2400億再當“馬前卒”,但結果非常尷尬

澳洲採購這批“短鰭梭魚”潛艇的原因,除開冠冕堂皇的“保衛領海安全”外,便是為了“和美國加強海洋安全合作關係”,換言之,就是要再次當上美國的“馬前卒”。

很明顯,一副“多愁多病身”的“柯林斯”潛艇,完全無法滿足澳大利亞“印度洋-太平洋雙重海洋大國”的需求。這12艘“短鰭梭魚”潛艇技術先進,雖然並非核動力,但在AIP技術的加持下,也具有相當的遠洋航行能力,而且12艘潛艇的數量,足夠滿足澳大利亞在印度洋與太平洋兩個方向進行遠洋水下作戰的需求。

在擁有12艘“短鰭梭魚”後,澳大利亞終於有了被美國當做“馬前卒”驅使的資本,而在表了足夠多的忠心,獲得美國肯定,拉到美國海軍作為“保護傘”後,澳洲終於又向“雙重海洋大國”邁了一步。

苦等10年,澳砸2400億再當“馬前卒”,但結果非常尷尬

但就在澳洲海軍剛談下合同,連一艘潛艇的圍殼都沒摸到的時候,批評和反對的聲音就接踵而至。澳洲的軍事專家毫不留情的直接對本次潛艇軍購案潑了一頭冷水:“來得太晚”。

這12艘潛艇來的有多晚?根據法國海軍造船集團給出的日程表,首批潛艇要到2030年才能交付給澳洲海軍,而整批12艘潛艇的交付時間,則要足足拖到2050年!等到這時候,怕是“黃花菜都涼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熱心網友”還挖出了澳軍潛艇的“黑歷史”,一句話便讓澳軍難堪:“還想被漁網纏住?”澳軍一艘潛艇曾在上個世紀前往太平洋西部沿岸某南方直轄市附近執行滲透偵察任務,結果被漁網纏住,於原地糾纏半天,差點被發現,最後只能打道回府,無功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