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七旬老者的大智慧

最末期的一个商大王是商纣。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带兵与东夷进行了一场很长时间的战争。其实他是本来是在军事上一个略有才能的人,后来还平定了东夷地区而且把商朝的文化一起带到了淮水以及长江这一带地区。在这件事情上,不得不说,他是起到了好的响应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也很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百姓的生活状态陷入了萧条之中,连吃饭穿暖和都是个问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七旬老者的大智慧

然而只顾自己享乐,却不管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建造了一座一座的宫殿,把从百姓身上搜刮的粮食堆起来,把酒都倒在池子里,肉挂的像树林一样。他和妲己过着极其奢侈又糜烂的生活,还想出了非常多的残酷的刑罚以此来镇压百姓。而他的残暴统治,更加加速了商朝走向灭亡。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七旬老者的大智慧

在这个期间,在西部的部落正在一天天的兴盛起来了,就是周。

周部落的首领,他恰恰跟商纣不一样。周喜欢每天喝酒而且对百姓施加刑罚,但是周在他们的部落是不准喝酒的,也不允许部落的有身份的人去打猎以及糟蹋百姓的庄稼。并且虚心的请教接待那些有才华的人士,所以好多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文王见到纣王如此,觉得他不配做一国之主,并且早已经失去了百姓的附庸心,于是下定决心去讨伐商纣。但是他的身边恰恰缺少一个这种有才能的人,他需要一个人指挥作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七旬老者的大智慧

有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与士兵坐着车去到了水的河边打猎。在小河边就看到一个老头子在岸边坐着钓鱼呢。一大批的人马从他面前走过,但是他只当没有看到,一直安安静静的钓鱼。文王就觉得很奇怪,让士兵过去看。那位老者在钓鱼,但是他用的鱼钩是直的。那个士兵就感到很奇怪,说你直钩怎么能钓上来鱼呢?你应该用弯的钩子上面挂上鱼饵,这样子才对啊。老者笑了笑说:愿意上钩的自然就能钓上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七旬老者的大智慧

士兵讲此事讲给文王听,文王听了这个话以后,来到了老者的身边。经过一番谈话后,他觉得这位老者集聚才能是他要找的人。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去。他用手捋了捋胡子然后就跟着周文王上了车。姜尚秋实文王的祖父一直盼望的一个人,以后都叫他太公望,而民间传说就叫姜太公。原来,姜尚因为对当时的大王非常不满意,朝廷上风气不好,政治黑暗。于是他隐居于渭水的河边上。虽然是处于隐居的,但是他心中也是极有抱负的一个人。也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所以经常在河边钓鱼。开始他的钓法确实是非常奇怪,鱼竿特别短,但是线非常长。鱼钩子他用的是直的,把鱼钩甩到河里,钩子沉下去三尺,钩子上没有东西。路过的人都嘲笑他,他却说:愿者上钩。一个樵夫,看到他这样子的钓鱼法说:你这样子的钓鱼方法,不要说三年,一百年都不会钓到一个鱼。子牙摇摇头说:你只知道其中的一个道理,却不知道其中的深意。用弯的钩子钓鱼并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情,我宁愿用直的钩子钓不上鱼,也不愿意用曲的钩子钓上来鱼。我钓鱼不仅仅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更大的志向。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看七旬老者的大智慧

后来的太公,辅佐在君王左右。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开来,最后灭掉了商朝。后来他的话,也比喻人心甘情愿的上套。不得不说,其实他钓的并不是鱼,钓的是一个识别人才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