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在人文歷史悠久,

名勝古蹟眾多,

旅遊資源豐富的昌平區,

有一個村子卻因現代文化脫穎而出,

它就是流村鎮瓦窯村。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聽“瓦窯村”這個名字,

就知道它一定和“磚”“瓦”脫不了關係。

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時期,

山西洪洞縣一部分人遷到此地安家謀生,

由於當時瓦窯村土質特殊,

很適合燒製磚瓦,

人們就以燒製磚瓦為主要職業,

燒出的磚瓦也非常暢銷,

甚至宮廷都在使用,

久而久之,

人們便把這個村落叫做瓦窯村。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清昌平洲志》載有瓦窯村,瓦窯村成村後,主要以邢姓 、張姓、劉姓三大姓為主要姓氏。自然成“人”字型三條街道,北街主要以張八家為代表的張姓居多。東街則以東劉家大酸棗樹為代表的劉氏姓為主,兼顧部分邢姓,而西街則以具有四、五百年的秋樹為標誌物的邢姓為主,並有距今四百多年曆史的平安寺(原西大廟)見證。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瓦窯村成村距今仍是以

邢、張、劉三大姓為主要代表姓氏。

老村仍保留著三條原“人”字形老街。

村內西街以被用為作家村創作基地。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以瓦窯自然村界為準,

"作家"等創意群體作為主體,

通過創作基地著重發展文化旅遊,

培育創意作品,

做大內容產業。

集聚區內現有7家企業入駐,

從業人員達到300多人。

著名徒步旅行家雷殿生、資深媒體人士、學院教授等30多名創意人才常住集聚區,集聚區先後接待著名油畫家閻振鐸等大藝術家採風、寫生,綠野影視團隊駐村創作,《長篇小說》、《安徽文學》筆會達20多次。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北京瓦窯作家村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不僅是作家、藝術家等創意人才

和創意企業等創意群體的集聚地、居住地,

更是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品地。

提高門檻的有效引入機制保障了

原創產品生產、新產品開發、新技術研發等方面。

集聚區目前取得的成果有瓦窯村村歌,著名油畫家閆振鐸以集聚區內老村一小院為寫生對象創作的油畫作品,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徒步旅行家雷殿生的圖書《雷殿生孤身徒步穿越羅布泊》、《雷殿生十年徒步走遍中國》、《我的人生,我的路》三本;北京澤鋒藝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的電影《翻天覆地》,綠野影視創作的《嫦娥》電影、電視劇。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北京瓦窯作家村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發展規劃的主要構想包括

功能定位和產業空間佈局兩大部分。

功能定位為"一花三地",

將集聚區打造成商務花園群落

和創意群體的集聚地、

創意人才的居住地、

創意產品的出品地。

產業空間佈局為"一地一街,兩區,三園",

"一地"指鄉根動漫影視創作拍攝基地,

"一街"指妍山湖濱水旅遊精品街,

"兩區"指棋盤山風景區、新型社區,

"三園"指作家村創意園,科技文化產業園、城市郊野森林公園。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隨著集聚區建設的步步推進,

北京瓦窯作家村將建成一個

以"作家"為市場訴求點、

以文化旅遊業為主導產業,

影視節目製作和交易業、

動漫網遊業、餐飲業、諮詢培訓業、廣告會展業等業態,

以瓦窯村為核心,向周邊村莊輻射,

帶動流村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形成昌平西部的亮點,

成為昌平區文化創意產業一個的獨具魅力的分支。

陽光使者|藏匿於大山深處的“作家村”

昌平區流村鎮瓦窯村,

是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391個鄉村服務基地之一,

這裡不僅風景秀美,

還有別具特色的作家創意園。

瓦窯村的個性化定位,

和帶來美好的市場前景,

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範例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