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上回說到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巧用“空城計”擺了司馬懿一道,好在有驚無險,各自相安回家去。關於諸葛亮的奇聞軼事,民間流傳下來不少,其中“借東風”就是一件。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背景

曹操自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統一北方以後,開始準備向南擴張,於公元208年,揮軍南下,荊州劉表同年病逝,劉琮(劉表二兒子)接替荊州牧。

後劉琮在蔡瑁、張允等人的慫恿下投降曹操,劉琮在曹操進發新野的路上遞交了能夠代表自己王命的符節以示投降。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與此同時,駐守在樊城(荊州的城池)的劉備得知劉琮歸降曹操以後開始棄樊城逃命,往劉琦(劉表大兒子)所在的江陵(荊州的城池)奔去。

江陵存有重要的軍用物資,曹操親率五千精銳士兵追趕了一天一夜,方才在當陽(湖北省宜昌市)的長坂坡追上劉備的大隊人馬,甘 糜二夫人帶著少主劉禪被衝散,這才有“趙子龍當陽救主,長坂坡七進七出”。

江東孫權得知曹操南下,連忙派魯肅過去打聽情況,魯肅在當陽與劉備相見,勸說劉備和孫權共謀大業。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此時,曹操從江陵出發,將要順長江東下,局勢十分危機 ,諸葛亮請命到江東和孫權談判,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締結了孫劉聯盟。

炸降 火攻曹營

眼看曹操大軍兵臨城下,孫權任命周瑜為指揮官,諸葛亮前去協助。兩人不謀而合,打算使用炸降和火攻對付遠道而來的曹操。

曹操一直割據北方,士兵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性,然而此次交戰地點就在長江,曹操大軍上了戰船大都暈眩嘔吐,體力不支,於是曹操想出了一個鐵索連舟的辦法,就是把兩艘船釘在一起,減少晃動和暈船。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一日,黃蓋不聽大都督兼總指揮官周瑜號令,兩人佯裝發生矛盾,黃蓋被打周瑜打了一百大板,以儆效尤。這就是有名的歇後語“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

當天晚上,黃蓋炸降帶領二十艘戰船從江東出發投奔曹操,就在要靠近曹操水軍大營時候,忽然在船上點起大火,直向曹操方向急速衝來。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話說此時,天上突然颳起了東風,更加助長了火勢,由於曹操的戰船已經連在一起,情急之下想要分開是不可能的,於是連在一起的戰船都一併燒燬殆盡,船上的士兵又不會游泳,大都被燒死,曹操大營也沒有幸免於難。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諸葛亮借東風

話說這江面一直颳得是西北風,怎樣才能借到東風助長火勢?

這其實也是周瑜的心病,自從周瑜定下了用火攻的計謀以後,整日在等待東風到來的時機,一連著好幾天都沒有刮東風,周瑜跟著也鬱鬱寡歡,茶飯不思。這就是所謂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諸葛亮看出來周瑜的心思,並承諾自己三天後可以請來東風,只需周瑜幫他搭建九尺七星臺,自己上臺作法即可引來東風。果不其然,當天東風如約而至。

04 三國典故之“諸葛亮借東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其實,諸葛亮本人並不會呼風喚雨,神壇作法都是做給周瑜看的,以此來震懾江東。諸葛亮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又會夜觀天象,能掐會算,是經過一系列推算,才得知三天後會有東風。

作戰過程發生了不少廣為流傳的典故,草船借箭、蔣幹盜書、周瑜打黃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等。

這場戰役史稱“赤壁之戰”,是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

下期看點“七擒孟獲”,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