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洋的洋畫家,畫的畫卻國畫大家都比不了,郎世寧精品推薦

近年來,清代畫家郎世寧的作品偶爾出現在京城的拍賣會上,吸引了一些人的目光,也引起了收藏家的興趣。

但是,這些出現在拍賣場所的郎世寧繪畫是真跡還是贗品?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誠然,如果要鑑定這些作品的真偽,就要了解郎世寧作品的技法與風格,以及分析他繪畫技法與風格形成的原因。因此,要具備從分析辨別作品真偽的能力,首先就必須要知道郎世寧是什麼人,以及瞭解他從事繪畫創作的環境。

來自西洋的洋畫家,畫的畫卻國畫大家都比不了,郎世寧精品推薦

郎世寧肖像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意大利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等。

郎世寧是從意大利來中國的傳教士

前些年,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有一場和珅命西洋人郎世寧給杏花樓名妓畫像,引得皇上夜宿青樓的戲。情節雖是編造,但說明郎世寧的繪畫在當時宮廷及上層官員中享有極高的聲譽。郎世寧以其高超的寫實技巧,融中西畫法於一體,創造了具有宮廷審美趣味的新體繪畫,博得清朝皇帝的歡心,確是史實。

郎世寧是一個西洋人,他怎麼會成為了一個清朝宮廷畫家呢?

郎世寧,1688年生於意大利的米蘭,19歲加入耶穌會,為助理會士,曾為熱那亞教堂畫過兩幅壁畫。後抵葡萄牙的里斯本哥因勃拉耶穌會修道院,逗留兩年,併為該院作壁畫。當時的歐洲己對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產生了強烈興趣,不斷派使臣和商人到中國來,但派遣更多的卻是神職人員。郎世寧請求教會把他作為傳教士派往中國。他於1714年搭乘聖母希望號船從里斯本啟航,經過15個月航行,第二年的11月到達北京。

來自西洋的洋畫家,畫的畫卻國畫大家都比不了,郎世寧精品推薦

戲嬰圖

郎世寧到北京後,立刻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但不是把他當作傳教士,而是作為從西洋到大清國來的畫家給予熱情款待。

為什麼清朝皇帝如此看重西洋畫家呢?

因為當時的西洋繪畫,已經通過教會的宗教渠道和商業的世俗渠道傳人中國,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尤其在清朝宮廷和官員中,他們對於繪畫中“似真似幻的逼真”感到十分驚異。西洋透視法在平面上畫出了真實的空間感,給當時的中國人的眼睛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當時的官員與文人曾寫了許多詩句記錄這種感受,如“遊目在鏡中,尺幅萬里勢”,“趨入忽若無紙障”,“令我擁身入圖畫”他們甚至驚奇地用手去摸北京天主教堂壁畫上畫的柱子,不明白為什麼畫得如此立體。

據記載,康熙皇帝曾託教皇特使多羅物色長於藝術與科技的傳教士,來宮廷供職。郎世寧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到來的。郎世寧於1715年7月15日抵達澳門。廣東巡撫得知郎世寧到來後,立即向康熙皇帝奏報:西洋船來澳門“搭載西洋人郎石寧(郎世寧)”“奴才於八月初六傳至廣州處”並特別彙報“郎石寧稱系畫工,年二十七歲”“奴才見是技藝之人,捐給盤費衣服,俟其休息可以起身,即遣人伴送進京,先奏聞。”而康熙皇帝受到奏摺之後,立即批覆:“知道了,西洋人著速催進京來。”可見清朝宮廷上下對於這位西洋畫家的重視。

與郎世寧前後來到北京的西洋畫家,還有馬國賢(意大利人)、王致誠(法蘭西人)、艾啟蒙(波西米亞人)、賀清泰(法蘭西人)、潘廷璋(意大利人)等。郎世寧是這些在北京位宮廷服務的西洋畫家中,繪畫成就最突出的一位。

來自西洋的洋畫家,畫的畫卻國畫大家都比不了,郎世寧精品推薦

戲嬰圖

郎世寧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任宮廷畫師。他繪製的《雪松仙鶴圖》《八駿圖》《錦春圖》《白鶻圖》《花陰雙鶴圖》等作品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他與唐岱合作的《乾隆春郊試馬圖卷》藏在日本京都有鄰館。

郎世寧來到中國後,面對中西兩種截然不同不同的繪畫,為將兩種不同的繪畫形式融合在一起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創造出了一種融合中西的“郎世寧海西新體”繪畫。

來自西洋的洋畫家,畫的畫卻國畫大家都比不了,郎世寧精品推薦

戲嬰圖

他畫的《八駿圖》等作品,用西方的透視學原理,將畫面視角諸線彙集於一點,在二維平面上繪出真實的空間,畫中的八匹駿馬在三維的景色中,顯得格外生動。他畫的冊頁《仙萼長春圖冊》中16幅作品,如《谷花稷穗圖》《桃花圖》《牡丹圖》《紫白丁香圖》《菊花圖》等,把中國工筆花鳥花的技巧與與西方強調光線明暗的寫實主義結合在一起,突出了花卉立體感,層次分明、嬌嫩可愛;畫中的鳥雀如真實的活物,跳躍在畫面,栩栩如生。更值得一提的是,郎世寧的花鳥繪畫中,總帶有幾分歐洲羅可可式的柔美嬌飾。這種既具有中國傳統韻味,又將讓清朝皇帝大開眼界。更何況,郎世寧的繪畫,既中國的古雅意蘊又有一些歐洲貴族審美情趣的繪畫,恰好迎合了清朝皇帝的欣賞趣味。乾隆皇帝贊曰:“寫真無過其右者”,並賞賜三品頂戴,封奉宸苑卿。

來自西洋的洋畫家,畫的畫卻國畫大家都比不了,郎世寧精品推薦

戲嬰圖

盛軒國際近日有幸徵集到一幅郎世寧的戲嬰圖,該畫長寬為28*172.5cm約4.34平尺,整幅畫為長卷,整體品相保存非常完美,實屬難得,圖中有五個童子嬉戲,寓意五穀豐登。五個童子的神態,體型和動作表現的都是唯妙唯俏,而且目前存世的郎世寧老師的戲嬰圖是極少的,所以升值和收藏價值非常的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