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儒家真善之美 忠孝之德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為“國粹”,儒家文化乃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稱之“文化精髓”。中國黃酒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與傳統儒家文化逐漸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黃酒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儒家真善之美 忠孝之德

陸游因母命被迫與妻子離異,在沈園裡以酒寄情,寫出了“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的名篇佳作,也將滿腔的怨恨愁苦又難以言狀的悽楚心情就著杯中的黃酒吞進了肚裡。

經過千百年風霜的洗禮與沉澱,在中國,酒文化、酒禮儀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在生活中甚至已經不可或缺。中國的酒文化已經滲透到政治制度、倫理道德、婚喪嫁娶、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在中華大地上已經牢牢紮根,並且形成了古樸厚重、生生不息的酒俗文化,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黃酒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儒家真善之美 忠孝之德

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緻,承載了千年古越城的歷史底蘊,使其更具備了古樸厚重的酒文化,在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方面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其核心是"仁"。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內涵講究中庸之道,主張清淡無為,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細細體味,生性溫和、風格雅緻的黃酒與儒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庸”--黃酒之格

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繫在一起,主張“和為貴”。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現代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觀點無不吻合了中庸的思想。黃酒以“柔和溫潤”著稱,恰與中庸調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

黃酒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儒家真善之美 忠孝之德

黃酒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於一體,巧妙地融合形成了不同尋常之“格”,獨樹一幟,令人歎為觀止。黃酒兼備協調、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綜合風格,恰如國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們青睞,被譽為“國粹”,享有盛譽也就為之不過了。


“仁義”--黃酒之禮

“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範疇和最高道德準則。《孟子》中有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些倡導我們要“仁義”並重,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基礎上,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黃酒就是這樣的一種具有包容萬象的物質,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酒作用於人的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有弊,但我們注意“度”的把握,便是裨益頗多。

黃酒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儒家真善之美 忠孝之德

黃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勞,恢復體力;二是黃酒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用來治病滋補健身;三是黃酒可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如現在的市面上的青醞花雕等都可作為心儀的禮物送出。黃酒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愛心,激發睿智的作用,這與儒家崇尚“仁義”,主張“天地人合 一”的精神境界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黃酒之德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儒家這些“忠孝”思想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德文明,也是中國美德的一部分。

黃酒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儒家真善之美 忠孝之德

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友、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華夏民族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積累的釀酒經驗,以及生性溫和,口感適中的酒品,使得黃酒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

中國的黃酒與傳統的儒家文化一脈相承,一些釀酒企業也把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作為企業文化中的重點,使得酒文化與儒家文化相生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