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3)

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有陰有陽,那明明就是兩個,兩個就是分的意思。但是一還是一,只是一有時候是一,有時候會變二。就像一根木頭,你不去動它,它就是一,你把他折斷就變成了兩小段。

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3)

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3)

陰和陽,它不是可以分開的,它是有高度的配合性,即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伏羲氏發揮了他高度的想象力,這個一畫,也叫太極也叫陽。所以我們的漢字在不同的場合,它有不同的讀法,它有不同的意義,就從這裡來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二的二,和後面可惡的惡是非常接近的。二就是有二心,就是很可惡。這種觀念都是從《易經》來的。一讓大家覺得很愉快,因為大家合在一起,同時他的力道很強,我們今天說同心協力才有這種一的感覺。二就開始分了,如果說陽是陽,陰是陰對嗎?兩個不配合,兩個不調和,這個宇宙會那麼有秩序嗎?

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3)

我們又得到一個觀念,就是說宇宙看起來很亂,實際上它是條條有理的,它是非常有規律,非常有秩序的,也就是亂中有序。你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亂,但是它都有序,亂中有序,這個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去體會的。

老子說:“道法自然”,這句話不是說道去效法自然,因為道本來就是自然,這裡的道就等於自然。可當中國人講等於的時候,我們含有不等於的意思。當我們慢慢要去了解自己,除了自然之外,還有一點別的東西在裡面,我們用倫理兩個字來解釋它。

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3)

《易經》有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就是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後你又順從自然,你就會得到吉祥,就不會有什麼不利的後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重在人,在自己,我有沒有悟道天理,我有沒有去悟道自然的道理。《易經》就是把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所以倫理從哪裡來?從自然來。

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3)

自然那麼有秩序,是誰在管呢?如果伏羲氏當年說——神在管,那我們就產生宗教了。他說沒有,這是陰陽的互動,它是自然的孕育,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主宰。我們現在從物理學上講,《易經》其實是比較接近真理的,就是說他有兩種不同的力量,這樣子交互地去作用,很自然的產生萬物,而且他會不斷的去運行。《易經》也認為,陰陽是太極生髮出來的,而且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成陽,陽極成陰。彼此之間是互動合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陰一陽之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