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軼事」荔波第一家書院有多厲害?培養出鄧恩銘、蒙九齡等民族英雄!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

荔泉書院

過去荔波先後有兩家書院,即桂花書院、荔泉書院。從時間上桂花書院早於荔泉書院,因此其應為第一家。但桂花書院不久就被荔泉書院取代,加之鄧恩銘等緣故,荔泉書院更有名氣。隨著荔波旅遊開發的深入,荔泉書院作為紅色文化與鄉土人文的熱點,倍受人們關注。作為一個荔波人,我們懷著對前輩的敬仰,記錄它們的過去和現在,或許是一種責任和自豪。

桂花書院、荔泉書院的創建

翻開荔波多部縣誌,我們不難找到有關桂花、荔泉書院的記述;走訪荔波耄老之人,你會為他們對書院的深切懷念所感動。

新版《荔波縣誌•大事記》載:“嘉慶十九年,創辦桂花書院,後改為荔泉書院”。

蒙明儒,現年八十有餘,曾任人民政府縣長,是新版《荔波縣誌》主要編審和撰稿人。他如是說:“桂花書院與文廟比鄰,建在今天縣防疫站一帶,後因兵毀,改為荔泉書院,地點在今天城關一小。荔泉書院是荔波歷史文化的精品,不僅因為是鄧恩銘的母校,古往今來,多少荔波人為奮鬥,它經歷多少風雨,人世滄桑,可以說,它是荔波人文化追求的見證。”

在潘一志先生民國三十六年主編的《荔波縣誌稿•經建志》中,我們找到這樣一段記述:“荔泉書院(此處應為筆誤,應為桂花書院,筆者注),原在西街聖宮之左,後改為典史署,清嘉慶十九年(1814),知縣蔡元陵創修。道光八年,知縣楊以增復增修魁星閣五間、講堂五間、齋房九間。同治五年毀於兵。十年,知縣錢壎改建於城東縣署舊基。新建上房五間,廂房十間,正中三間為文昌閣,前門三間。光緒元年,知縣蘇忠廷為書荔泉書院四字。”

蔡元陵知縣《荔泉書院序》又載:“荔邑乃僻壤,由他省寄籍世傳者不乏,土著者亦蔚然興起。何患志之難成,役之難興哉。然而千金之裘,非一狐之液。”又知縣楊以增《募修荔泉書院小引》記:“夫事莫難於創始,而物尤貴於成終。荔邑向無書院,自前任蔡君倡議興修,至武君乃財鳩工,而書院之規模畧備。第講堂魁星閣尚未完工,而齋房更如。若不急為添茸,不為後效難收,抑且前功盡棄,為可惜也。”

由此可見,創辦書院是當時的必須,但資金匱乏,舉步維艱。歷任知縣均深明大義,廣招社會明紳志士,積民眾之力,前赴後繼,全力建設,全力興學,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江山自有後來者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

荔泉書院舊址

清朝末年,由於受歐洲等新思想的影響,清政府詔令各地廢科舉,興學校。光緒三十二年,按朝廷令,縣府開始籌集辦學經費,並在城鄉成立初級小學,這是荔波城鄉建立正式學校的開端。因此,荔泉書院於宣統元年(1905年)改為荔波公立兩等小學堂,後多次易名,均在原址,小學建制。解放後,稱城關一小、東方紅小學,現為玉屏一小。

桂花書院、荔泉書院創辦之初,僅為文人墨客、賢達紳士談古論今、陶冶情操的會所,後來發展為學堂、學校。在這裡曾經走出荔波第一位留學生高煌、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等名人、偉人。他們為荔波教育發展,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貢獻。

往期精彩回顧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书院有多厉害?培养出邓恩铭、蒙九龄等民族英雄!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