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這位鄢陵人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


400多年前,這位鄢陵人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


400多年前,這位鄢陵人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省鄢陵縣柏梁鎮西老莊村人陳棐受陝右之命,以陝西觀察使擢都御史,巡撫甘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陳棐以刑部郎中奉敕恤刑至肅州。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刑部郎中陳棐以“奉敕恤全陝前左給事中”,奉敕巡察河西兵防。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寧夏巡撫都御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陳棐以甘肅巡撫身份奉敕巡察河西兵防。陳棐多次巡視河西走廊,祁連,在陝西、寧夏、甘肅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甘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的甘州是西北九大邊防重鎮之一,為甘肅巡撫的駐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明代,甘州一帶戰事不斷髮生,從明英宗到明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甘州的200年間,就發生過大小戰爭近50起。

1995年出版的《張掖市志·藝文》篇中收錄有陳棐的《防邊碑記》一文,講述了他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時在甘州強化防務的許多事情。


400多年前,這位鄢陵人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



文中說當時甘肅“撐突河外,孤懸絕塞”,“迤邐祁連,北阻龍荒,南遮青海,西引陽關,之外瓜沙之區,皆自古氈毛息喙之所。”“千里畏途,三面受敵。”

陳棐受命到達甘州之後,立即察看河西防務,見甘、涼、肅各州城堡皆為沙土夯築而成,城門又都是木門,十分不利於防禦;並查知犯境之敵利用河西城堡防守設施不堅的弱點,每每用挖地洞、填城壕、燒城板門的辦法攻城掠地。

據此狀況,陳棐同各州部屬商議,決定強化防衛設施,加固城牆,“渡河即行四道各將,令於大小城堡,俱築垣陴,浚池湟,券更甓石,門表鐵葉。”在城堡四周修築敵臺,“屹倚城外,臺圍夾牆,牆開放火器孔洞。”在孔洞旁置放火炮、快搶、強弩等。

城堡敵臺增加後,陳棐又組織民眾土法上馬,製造防禦器械:“一曰夜叉懸木壘並架,一曰懸石並架,一曰流星鐵飛炮並架,一曰鉤頭銃,一曰鐵巨銃,一曰四股飛叉,總名曰:守城六將。”“各城堡總造萬餘,又鑄鐵飛炮萬餘。”

陳棐還“竭智殫思,仿火車陣圖法,造飛輪遊刃八面應敵萬全霹靂火車一百輛……修整舊旋風炮火車百輛。”“河西火器雄甲諸鎮”,再加上另外許多防禦器械,甘肅鎮所屬分巡、守備、兵備等4道15衛所的防禦能力得到了有力加強,終使敵兵不敢貿然進犯,保證了全地區百姓的安居樂業。

尊經閣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要衝——河西走廊上第一所有文字記載的正規的藏書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陳棐到達甘州後,視察了行都司學,當他看到昔日“巍然端爽”的尊經閣內空無一書,“諸弟子執經之際,殘編斷簡,而子、史、集、文之書,有未及一見者。”

書籍的匱乏,直接影響到當地文化教育事業,陳棐心中十分不安。他說:“閣既立,不可為虛器,而實以書”。為振興當地文化教育事業,陳棐慷慨捐出自己不多的俸祿,“置經、史、子、集於甘鎮”尊經閣內,他還動員屬下大小官員們捐獻圖書,充實尊經閣藏書,供生員借閱。

400多年前,這位鄢陵人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


陳棐還派人攜款從陝西購買、翻印各類書籍150部(本),除經、史、子、集外,“凡名家撰集,天文、醫、佔、法律之書,亦略具”,加上司學原有的31部共180多(本),製作了四個大書櫃,貯於尊經閣,“自是河西有積書矣。”

陳棐在《陝西行都司儒學尊經閣貯書記》一文中說:“河西用武之地,錢穀可多積者,甲兵可多積者,多積書何為也?”乃是因為“民不信不立,經書以明義,猶甲兵錢穀之本也。”他將讀書提高到比甲兵錢穀更重要的地位,將明經讀書作為培養忠孝節義之士的重要途徑,藉此希望河西多出人才,可見他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

陳棐貯書後,在尊經閣前立一巨大石碑,上刻其《甘州儒學尊經閣貯書記》,記述其貯書思想和過程,並將“書具見在者,勒其目於其上枋,亦尊經之意”,既方便讀者查找,又能“庶乎有所稽查,而免散失竊匿之患”;還在書目之後留出空白,“後有增入,宜續於左”,使該碑成為旌表捐書者的功德碑。

彷彿在眨眼之間,數百年時間過去了,陳棐的這份甘州“石刻館藏書目”成為後世圖書館學研究的課題之一。有圖書館專家評論說:“陳棐是製造新兵器的高手,他將制兵器的奇思妙想用在藏書上,居然為我國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是世界圖書館史上最獨特的書目”。


400多年前,這位鄢陵人創造出了館藏書目的世界之最!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