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徵集函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征集函

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自1997年起已連續舉辦19屆,歷經20餘載,共計216個國家及地區,530餘位雕塑家的846組(件)作品落戶長春,在世界享有廣泛影響,入選雕塑家無不引以為榮。現已成為中外雕塑家展現作品,進行創作交流的重要平臺。2019年,長春市人民政府將繼續舉辦第二十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誠摯邀請各國藝術家踴躍投稿。

第二十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以“城市·振興”為主題,擬徵集入選30組(件)城市雕塑作品,永久展陳於長春市人民大街、景陽大路-解放大路-吉林大路等城市重要公共空間節點,並評選1組(件)優秀城市雕塑作品由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收藏。

一、背景資料

1.人民大街是長春市南北向主軸線。這條街道的建設,先後歷時百年,經過了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遠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在長春頭道溝(現長春火車站一帶)購置土地,修建了長春火車站,並在車站前修建了直徑175米的街心廣場,由廣場向南修建了一條長約900米的大街,也就是人民大街北段(站前至勝利公園東北角,頭道溝北沿的一段),這就是人民大街的最初雛形。這條街道,最早被日本人按中國式地名命名為“長春大街”。1922年,日本殖民當局,把滿鐵附屬地的街路名一律改成日本式名稱,因此更名為“中央通”,意為中央大街。北段的這個名字,沿用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為止。東北淪陷以後,長春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中心,日本人進行了大範圍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為接續已經建成的“中央通”,作為市區的縱向中央幹道,決定向南延伸,並且命名為“大同大街”。從勝利公園門前往南,路寬擴展到54米,分成快慢車道,有4條行道樹組成的綠化帶(也是分車帶)。1932年開工,1933年修到人民廣場附近;1935年至1936年到達解放大路口;1937年至1938年到南端的衛星路口;1939年以後,無大變化。工農廣場以南的路段,只完成了快車道,沒有綠化,人民廣場以南的人行道,沒有鋪裝路面。車道全部採用灌注式的瀝青路面。大部分是碎石基礎,局部採用無筋混凝土基礎。抗戰勝利後,蘇軍進駐長春,在人民廣場中心為自己修起一座空軍紀念塔,把這條街更名為斯大林大街。1946年5月國民黨佔據長春以後,把街道分成兩段,改北段為中山大街,南段則按蔣介石的名字改為中正大街,中心廣場也同時改為中正廣場。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從此,長春這座美麗的城市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49年3月,為了表達中國人民與蘇聯人民的友好關係,這條大街又以蘇聯國家元首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為斯大林大街。1996年5月1日更名為人民大街。目前,北起北環城路,南至繞城高速公路南出入口,全場約18公里,並隨著城市的發展建設,繼續拓展中。2017年6月30日,長春地鐵1號線建成並投入使用。

2.景陽大路-解放大路-吉林大路是長春市東西向主軸線。東連機場高速,西至長春西站。解放大路,東起長春大橋,西止西解放立交橋,為紀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而命名。這條路是1933年偽滿時期修建的,當時名為興仁大路,解放後改名為解放大路。吉林大路最早還包括現解放大路(人民大街至亞泰大街段),過南關後筆直向東,連接原京吉國道,滿洲時期的中國勞工聚集地。九十年代開始,吉林大路周邊開始改造開發,成為政府重點打造的“迎賓大道”,向東拓展到東方廣場。目前,吉林大路快速路開始修建,預計於2019年投入使用。景陽大路目前西起西環城路,東至西解放立交橋,目前西延長線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直通長春西站。2018年8月30日,長春地鐵2號線建成並投入使用。

二、創作要求

1.按照《長春市城市雕塑專項規劃(2018-2035年)》的城市雕塑空間佈局結構,人民大街、景陽大路-解放大路-吉林大路是城市雕塑欣賞主要路線。在線路兩側公園綠地、廣場等主要公共活動空間和重要公共建築臨街位置建設城市雕塑,豐富街路雕塑文化內涵,形成雕塑作品集中展示線路。結合區段主要功能特點、歷史元素和地鐵公共藝術主題,將人民大街分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繁榮、歷史文化、商業、繁榮市井、科技教育等10個城市雕塑創作主題區段;將景陽大路-解放大路-吉林大路分為生態宜居、工業教育等5個城市雕塑創作主題區段。雕塑建設擬選位置共計24處,其中人民大街15處、景陽大路-解放大路-吉林大路5處、賽德廣場1處、衛星路2處、生態廣場1處,供雕塑家結合周邊環境和主題要求進行雕塑方案創作。(詳見附件)

2.作品要求是原創的城市雕塑,一件作品只能對應一處點位(在投稿系統中選擇對應節點編號),不能一稿多投。

3.作者應擁有作品全部的知識產權,希望雕塑家用非凡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創造出契合主題,謳歌時代精神,體現長春市文化、精神的優秀作品。

4.作品要求造型形式美觀,藝術感染力強,符合公共空間特性要求,具有可實施性、安全性和永久性。

三、徵集方式、規模及評選

1.本屆雕塑邀請展將採用特別邀請與廣泛徵集相結合的方式,著重面向國際知名雕塑機構、院校、雕塑家。

2.入選作品擬定30件(根據作品質量適度增減),鼓勵創作組雕作品。

3.作品評審:將邀請知名雕塑家、藝術家組成評委會,對徵集的作品方案進行審定,評出入選作品。評選結果在長春市城市雕塑規劃管理辦公室網站(http://uspmo.ccsculpture.org/)公佈。組委會將向入選作者寄發邀請信和參展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入選作者應將參賽合同簽字後寄回組委會。

四、創作獎勵及製作方式

1.要求所有入選作者到製作現場放稿時向組委會送交雕塑定稿小樣,作品小樣由長春雕塑藝術館永久收藏,頒發收藏證書。入選作品安裝完成後給予6萬元人民幣(稅後)藝術創作費,並由組委會頒發證書。

2.雕塑作品由組委會統一製作加工,要求作者親自到製作現場放稿(吉林省長春市),組委會安排專業人員協助,差旅食宿由組委會負責。

1.請參展作者使用IE10以上、火狐或谷歌瀏覽器登陸長春市城市雕塑規劃管理辦公室網站

(http://uspmo.ccsculpture.org/),點擊網站左下方的“網上報名”或登陸投稿平臺(http://222.161.237.30:30080)通過網絡系統進行投稿。(投稿平臺啟用時間:2019年3月1日)

2.請參展作者登錄長春市城市雕塑規劃管理辦公室網站在本地資訊中下載《第二十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雕塑建設選址說明》。

3.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4月15日(特殊情況請與組委會辦公室聯繫)。

六、知識產權保護

1.參展方案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名譽權或其他任何合法權益。

2.參展方案所包含的任何文字、圖片、圖形、音頻或視頻資料,均受版權、商標權和其它所有權的法律保護,未經參展作者同意,上述資料不得公開發布、播放。

3.主辦單位有權對入選作品進行彙編出版發行及授權長春市政府進行公益使用等。

七、時間安排

1.徵集方案:2019年2月1日-2019年4月15日

2.方案評選:2019年5月中旬確定入選方案併發布

3.製作安裝:2019年8月初—9月下旬

4.展覽開幕:2019年9月

八、聯繫方式

第二十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組委會辦公室

聯繫人: 畏來 趙月

地址:長春市明珠路1000號,長春市城市雕塑規劃管理辦公室

郵編:130000

電話:0431-89189756

傳真:0431-89189756

電郵:[email protected](此郵箱為諮詢郵箱,不接收投稿方案)

附:1.《第二十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雕塑建設選址說明》

http://uspmo.ccsculpture.org/info/1011/2604.htm

請投稿雕塑家掃描二維碼加入展會QQ群,展會相關信息將在群內發佈。

群號碼:564012483

組委會對本次活動擁有最終解釋權

我們將對您提交的作品進行認真地閱讀,廣泛徵求意見,組織知名專家評選。作品選定後組委會與作者簽訂製作合同。歡迎雕塑家們踴躍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