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结束。从军事意义上,朝鲜战争是中国在1840年以来,第一次将敌御国门之外的外线作战,避免了国内老百姓生灵涂炭的悲剧,同时中国人逼平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及其手下的联合国军。中国让世界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国人作为现代战斗民族的特征。战争打出了尊严,也加大了政治谈判的筹码,中国从一个或者跟着苏联的小弟,或者被美国视为的仆国,变成了“中美苏三足鼎立”。

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当然参战国也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美国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人数为:死亡683079,受伤1167737,伤亡合计1850816。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390 000余人。中朝军队共付出628 000余人的兵员损失代价。

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战争期间,我国赴朝的女兵大约有三四百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军部机关、文工团和医院三个部门。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名年仅16岁的志愿军女兵被俘,这也是唯一被俘的志愿军女战士,她叫杨玉华,四川人,是一名军队护士。虽然是杨玉华是一名弱女子,但毕竟是俘虏,所以便被送进了釜山女俘营关了起来,既然是俘虏,肯定免不了的是被毒打。当被毒打之时,身为志愿军的杨玉华便冲到前面去保护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这样的生活,杨玉华整整过了两年。

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951年8月15日,朝鲜女战俘纪念祖国光复日,美军进行制止并用催泪弹进行弹压,结果女战俘全体绝食抗议。美军士兵因为杨玉华是中国人,所以专门给她打了一碗饭,结果杨玉华当场将米饭打翻,气得美国兵煽了杨玉华一巴掌。志愿军战俘都十分感谢朝鲜战友对小丫的照顾与关怀。感谢他们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敬佩她们那不屈的斗争意志,凡是路过那一区铁丝网的战俘无不引颈探望,看看她们那美好的身影。

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在战俘营中,歌声一直伴随杨玉华,直到被遣返之日。1953年8月8日,这批女战俘被押上火车开往板门店,战俘们在车上继续高歌。美军于是向车厢内丢催泪弹,杨玉华扑上去将催泪弹扔出车厢,但双手被烧伤。两年之后,战争结束,即将被遣返时,美国各种威逼利诱想让杨玉华签下合约赴台,但均被她断然拒绝,并坚决要求回国。杨玉华刚回国的时候,新华社还专门拍了照片,一方面她自己带着一面在战俘营里缝制的五星红旗,展示给大家,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怀,另外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也亲自接见了杨玉华,亲切的对她说:“欢迎你归来,祖国会像母亲一样关怀着你。”这话语今天看起来,联想到她归国后的人生以及成百上千名归国战俘的曾经的遭遇,却另有一番感慨。

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回国之后的杨玉华结婚生子,她的丈夫是当初在集中营认识的刘英虎,回国后在一个供销社工作。只可惜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刘英虎因为长得英俊,并且供销社女同志有很多,并且刘英虎还有点小才艺,身边整天围绕着各样的女人,刘英虎最终还是背叛的婚姻,在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出轨了。正好赶上文革,刘英虎因乱搞男女关系,被判刑20年。深受打击的杨玉华与刘英虎离婚。

朝鲜战争唯一的女性战俘,年仅16岁,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后来,她依然选择在乡下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并且又结婚。晚年的杨玉华过得还是非常的安逸。对于杨玉华而言,这样的日子知足而平淡,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只属于彼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