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教育竟然?

有些事情就是禁不起对比,我也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但是当我亲眼看到了中国和德国幼儿园的教育时,我还是非常震惊,原来我们中国基础教育和国外的相比,还是有那么巨大的鸿沟。

还记得那是去年10月的时候,我带悠悠回国玩儿,在爸妈居住小区的幼儿园里,我本来打算让悠悠参观下幼儿园小朋友室外活动,提前体验下幼儿园的欢乐气氛,却亲眼见到了超级夸张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

上午十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精神抖擞,在老师的带领下喊着口号,排着整齐的队伍陆续入场,家长和辖区居民们也准时到来。

老师按性别和身高,给小朋友们布置队形,孩子们到了室外肯定开始打闹对老师说的话也是爱答不理,这确实也是老师很头疼。不过老师接下来的举动就让人瞠目结舌了,一会对孩子们大吼大叫问人家性别,一会儿又去呵斥一个乱插队的小朋友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教育竟然?

看到这一幕,真的是惊呆了,这个老师十几分钟都在整顿纪律,我看着都累,最后队伍终于排好的时候,老师们拿出了更让我惊讶的一种玩具——塑料瓶子里装着铃铛,我滴妈呀……

而我在德国看到的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基本都是自由活动的形式,孩子们爱玩啥玩啥,老师只在一旁观察鼓励和启发孩子,只要确保孩子安全就好了。当然也有所谓的纪律问题,但那也只是在孩子们开始争抢,可能会动用武力的情况下,老师会出面调解,当然插队行为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孩子们会被严重告知是不可以的行为。

其实,在德国孩子的教育是从很早就开始的,孩子尚不满周岁,只会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德国家长就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努力让孩子明白——床边是危险区,摔下去会很疼。因此要求孩子不准越过用枕头或被子搭建的“篱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教育竟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教育竟然?

如果孩子偶尔违反了规定,家长会一边温柔地提示,一边轻轻地把孩子送回“安全区”。如果孩子多次违反,提示即升级为语气温和的批评,这也许是孩子诞生后接受的首次“规则教育”。

父母和孩子会一起制定有关各种生活琐事的规则,其中包括定时起床和上床,坚持早晨锻炼、吃早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看电视每天不超过2小时,见到老人要有礼貌,强调孩子对原则的遵守,如按时起居、规律生活和自我控制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教育竟然?

德国式的“规则教育”实际上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当带孩子走在马路上时,德国父母就会告诉孩子“红灯亮时不能通过”的规则。在孩子们玩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准赖皮”也被父母时刻告诫。

在很多场合,德国父母不一定能时常监督孩子是否遵守“规则”,而是会让孩子进行自我监督。渐渐地,孩子便可以逐步做到在没有家长催促或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守规矩,让习惯成自然。

在孩子着手做事之前,老师或家长会向孩子说明各种规则,同时允许孩子提出反对意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或意愿去做喜欢的事。

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看不到差距,德国教育真的是有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地方。再次声明,我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作为换一个母亲,只是想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正确且有成效的教育。如果我们有不如外国的地方,那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从而改善自己。我们的祖国也是从学习到改善再到伟大创新的,没什么丢人的!而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又是那么重要,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那么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于教育工作者们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