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996的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嗎?

大學畢業那年,恐慌於就業難,於是在投簡歷這件事上就秉持著“廣撒網,多撈魚”的原則,不講道理的瘋狂投簡歷。

其中有一家公司就是傳說中的996工作制,什麼是996?就是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休息1天。

我去面試的那天,HR像個傳銷組織者似的誇誇其談,高喊口號,和我談夢想、談理想,然後問我接受996工作制嗎?

作為一個初入職場的畢業生,臣不敢說不接受,隨即追問薪資福利,對面HR就不高興了,和我玩心理戰術,說道:你知道現在找一份工作有多難嗎?有公司要你就不錯了,怎麼還那麼多要求?你年紀輕輕的,來到省會城市不多吃點苦,那你來幹嘛?

不接受996的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嗎?

講真,我不是不能吃苦,問題在於這個苦值不值得吃,我來到大城市當然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要講奉獻精神,我何必給資本家做白工?去義工旅行,實現自我價值開拓眼界不是更好嗎!

眾所周知,在BAT中,996幾乎是普遍現象,這一現象也逐漸成為一種群體症候,在加班文化的焦慮下,對抗也隨之產生。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家巨頭企業的程序員,有一次我們約飯閒聊,他問我:你一週工作多長時間?“每天8小時,一週5天,工作40個小時啊”。

朋友發出驚歎的語氣:你一週的工作時長是我3天的工作時間!

“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他長嘆一口氣:是啊,我從美團跳槽到網易,又從網易到了現在這家公司。其實996這種工作節奏是行業常態,我已經非常適應了。只是有時候加著班,看著燈火通明的窗外,我會懷疑自己這種工作強度的意義。

不接受996的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嗎?

我問他:一個人在異鄉拼命加班,週末單休,感覺很淒涼吧。

“誰說不是呢,我最晚的下班記錄是連續兩天通宵,我和同事的日常聊天基本就是【你下班沒?】,我總覺得自己有錢也沒處花,因為沒時間。”

是啊,這就是一個死循環:想要提高生活品質,就需要高薪支持;想要高薪,就務必付出更強的勞動力,減少生活時間……

是不是有點像《大話西遊》中至尊寶面對緊箍咒那樣:我不戴緊箍咒不能救你,戴上緊箍咒不能愛你。

當然,至尊寶沒的選,那是他一生的宿命。可我們有的選,996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不接受996的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嗎?

在我看來,996分為兩種,一種是強制加班,屬於勞動力剝削,沒有加班費,也不給調休。

還有一種屬於熱血青年的拋頭顱灑熱血,很勵志,青春洋溢。

誰都想要投入公司的核心戰鬥中,但是投入要有產出,想辦法拿到個人能力或者職務上的提升才行,而不是傻傻地進入996模式。

如果你想要用年輕的身體去奮鬥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那麼去能夠給你高回報的996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請記住,一定是高回報);

如果你想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生活,而不是埋頭苦幹,那麼就遠離996,朝九晚五並不低人一等。

無論哪種選擇,都不能證明年輕人是吃得了苦還是吃不了苦。為什麼非要吃苦呢?我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軍訓的。

工作這幾年,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年輕人不能吃苦,只是我們想要的不是拼命加班拼命工作卻失去生活的生活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