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996的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吗?

大学毕业那年,恐慌于就业难,于是在投简历这件事上就秉持着“广撒网,多捞鱼”的原则,不讲道理的疯狂投简历。

其中有一家公司就是传说中的996工作制,什么是996?就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

我去面试的那天,HR像个传销组织者似的夸夸其谈,高喊口号,和我谈梦想、谈理想,然后问我接受996工作制吗?

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毕业生,臣不敢说不接受,随即追问薪资福利,对面HR就不高兴了,和我玩心理战术,说道:你知道现在找一份工作有多难吗?有公司要你就不错了,怎么还那么多要求?你年纪轻轻的,来到省会城市不多吃点苦,那你来干嘛?

不接受996的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吗?

讲真,我不是不能吃苦,问题在于这个苦值不值得吃,我来到大城市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要讲奉献精神,我何必给资本家做白工?去义工旅行,实现自我价值开拓眼界不是更好吗!

众所周知,在BAT中,996几乎是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也逐渐成为一种群体症候,在加班文化的焦虑下,对抗也随之产生。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家巨头企业的程序员,有一次我们约饭闲聊,他问我:你一周工作多长时间?“每天8小时,一周5天,工作40个小时啊”。

朋友发出惊叹的语气:你一周的工作时长是我3天的工作时间!

“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他长叹一口气:是啊,我从美团跳槽到网易,又从网易到了现在这家公司。其实996这种工作节奏是行业常态,我已经非常适应了。只是有时候加着班,看着灯火通明的窗外,我会怀疑自己这种工作强度的意义。

不接受996的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吗?

我问他:一个人在异乡拼命加班,周末单休,感觉很凄凉吧。

“谁说不是呢,我最晚的下班记录是连续两天通宵,我和同事的日常聊天基本就是【你下班没?】,我总觉得自己有钱也没处花,因为没时间。”

是啊,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想要提高生活品质,就需要高薪支持;想要高薪,就务必付出更强的劳动力,减少生活时间……

是不是有点像《大话西游》中至尊宝面对紧箍咒那样:我不戴紧箍咒不能救你,戴上紧箍咒不能爱你。

当然,至尊宝没的选,那是他一生的宿命。可我们有的选,996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不接受996的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吗?

在我看来,996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加班,属于劳动力剥削,没有加班费,也不给调休。

还有一种属于热血青年的抛头颅洒热血,很励志,青春洋溢。

谁都想要投入公司的核心战斗中,但是投入要有产出,想办法拿到个人能力或者职务上的提升才行,而不是傻傻地进入996模式。

如果你想要用年轻的身体去奋斗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那么去能够给你高回报的996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请记住,一定是高回报);

如果你想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生活,而不是埋头苦干,那么就远离996,朝九晚五并不低人一等。

无论哪种选择,都不能证明年轻人是吃得了苦还是吃不了苦。为什么非要吃苦呢?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军训的。

工作这几年,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年轻人不能吃苦,只是我们想要的不是拼命加班拼命工作却失去生活的生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