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無所知”到“休慼與共”,他,為竹而歌!

1978年12月30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後的一週,東陽竹編工藝廠從東陽木雕總廠分立單獨建廠。10年之後,東陽撤縣設市,我轉業回鄉。“陰差陽錯”還是“命運作弄”,在部隊長期從事新聞宣傳的我分配到了竹編廠工作,從此與東陽工藝美術結下30年“不解之緣”,從“一無所知”到“休慼與共”。

從“一無所知”到“休慼與共”,他,為竹而歌!

建廠不到一年,“集竹編技藝之大成”的竹編精品《香爐閣》選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陳列;1984年,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被評為國家工藝珍品,轟動中國工藝界。1994年,大型竹編人物《漁翁》獲“中國民間藝術一絕”金獎。竹編廠創作了一大批東陽竹編精品佳作,巧奪天工,美不勝收,享譽神州。竹編廠“花園式”廠區,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嚴濟慈3次回鄉都願住在廠內賓館。

從“一無所知”到“休慼與共”,他,為竹而歌!

嚴濟慈與接待工作人員合影

我幾乎參與了東陽竹編行業的每件大事。1991年,東陽市舉辦首屆工藝美術節,我協助組織竹編作品創作、參展參評和首日紀念封設計文稿等有關活動的組織籌備工作;1995年,東陽市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雕、竹編)”,我參與了資料收集整理等申報工作;東陽慶祝建縣1800週年,我協助組織竹編作品創作、參展參評和竹編禮品製作、廣告宣傳、“大地走紅”等有關活動的組織籌備工作。在竹編廠的8年工作期間,我還參與了《東陽市志》《東陽組織史》等有關竹編部分的史料調研和整理編纂等工作,協助廠裡組織十大竹編精品創作、參展參評和新聞宣傳等工作。2005—2006年,收集並編纂資料,“東陽竹編”成功申報“浙江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參與編輯“東陽木雕”和“東陽竹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資料,先後申報成功。改革開放後,東陽木雕、東陽竹編雙雙欣欣向榮,蜚聲中外,風光無限,被譽為東陽工藝美術“並蒂奇葩”。

從“一無所知”到“休慼與共”,他,為竹而歌!

國家工藝珍品、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

2016年本人退居二線,但仍為中國木雕博物館做一些工作。我利用協會兼任工作條件,宣傳中國木雕博物館,擴大知名度、影響力;使用全媒體各網絡平臺,發佈有關中國木雕博物館的信息;利用“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評審會在東陽召開的機會,為中國木雕博物館新徵集大師參評木雕作品8件,豐富館藏展品。此外,我利用省內外工藝美術同行來東陽交流互訪的機會,推介中國木雕博物館,並儘量把有關活動放在中國木雕博物館內舉辦,為東陽工藝美術和中國木雕行業的發展盡一份力。

從“一無所知”到“休慼與共”,他,為竹而歌!

中國木雕博物館外景

2017年,我到東陽市木雕紅木產業管理辦公室工作,參與東陽木雕紅木產業規範整治、“小升規”等工作,全力以赴組織“中國技能大賽——全國傢俱(紅木雕刻)職業技能競賽”浙江東陽分賽區選拔賽和全國總決賽,成效顯著,受到廣泛好評,分別被授予浙江省和全國賽事組織工作“先進個人”。

2018年,我到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竹工藝專委會工作,參與“亞太地區竹工藝大師”等評選,組織全國竹工藝、竹產業參加世界竹藤大會,開展了多項全國性的竹藝活動。“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即使現在退休了,仍然念想了卻當初轉業回到東陽到竹編廠工作後,心底一直保有的一份心願,為東陽竹編和中國竹藝的傳承和發展再略盡綿力,為工藝美術事業發揮餘熱。


樓秀民:曾任東陽市竹編工藝廠黨總支委員、副書記,廠辦主任(兼);東陽市竹編工藝廠(康成總公司)黨委副書記;東陽市竹製品廠廠長;東陽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秘書長;中國木雕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木雕研究院院長;東陽市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副館長(正職領導)、協理員(正館長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竹工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級、省級展會嘉賓、評委;國家級工藝美術特色區域評審專家等。(金報東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